第46部分(第3/4 页)
算是勉强可以修炼九阴真经囊括的一些外功招式了。
当然十四正篇里面的其他诸如收筋缩骨法、蛇行狸翻、胎息法、摧心掌和九阴神爪;现在以卫天望易经锻骨篇第一重末期的修为还练不了;奇门技巧中的鬼狱阴风和螺旋九影更是没戏;估摸着不练到易经锻骨篇第三重是想也别想。
而在可以修炼的诸多功法中;卫天望选择最先修炼大伏魔拳;而将飞絮劲、手挥五弦、白蟒鞭法搁置在后;也是有诸多考虑的。
其一;大伏魔拳作为一门拳法;无须兵器辅助;现代社会毕竟是武器管制的时代;随身带着一条钢鞭招摇过市;那纯粹是欠抽;白蟒鞭法是没戏的。
其二;飞絮劲和手挥五弦这种以巧劲为主的功夫;虽然好用但却不符合以往卫天望战斗直来直往的习惯;想要修炼这两门功夫;要么强行去改变自己的路数;要么就得等修为达到相当程度;海纳百川可将各种武学信手拈来的程度;现在他还差得远了;武道经验虽有;心中虽然能到;但动作也跟不上。
其三;大伏魔拳不同于一般道家武学;毫无阴柔之意;阳刚之气极重;稳实刚猛;招数神妙无方;一旦使将出来便有一种拳力笼罩;势不可挡的感觉。这一点正符合了卫天望一贯的风格;修炼起来进度也较其他招式更快一些。
打定主意后的第二天一早;卫天望便来到县城外面的一座小山上。这小山距离县城中心大约五公里;没有直达的公路;本身是一座没有任何特色和用处的荒山;山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柏树。平时很少会有人在这里出没;偶尔会有一些偷情的人到这里来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卫天望挑的时间是早上;这时候还不可能有偷情人士到这里来;他随便找了棵水杯口粗细;直径约五公分的柏树;便打算利用这棵树练起来。
卫天望先盘膝坐在树下;凝神揣摩大伏魔拳的精要;默念着大伏魔拳的发力技巧以及运拳时真气配合流转的路线;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推演着自己出拳时的场景。
和别的人揣摩新武学时的艰难晦涩相比;卫天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得到了身为武学宗师的黄裳一生所学精华凝聚而成的武学烙印;而这武学烙印中包含了黄裳一生的经历;更有黄裳对天下武学的至高领悟。
别人需要苦练万千遍才能找到的那种正确出招时的感觉;卫天望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便通晓了。
譬如大伏魔拳以刚猛著称;寻常修炼者在出招的时候;必须考虑清楚要如何调动自身的情绪;要如何调整步伐;控制真气流转的节奏;才能将这刚猛的气势发挥到极致。
然而即便考虑清楚了;却也未必就是正确的;最开始只能通过不断累积基本功;让身体逐渐变得符合所领悟出的打出这招式的需要;再一次又一次的出拳出招;让动作更符合要求;一点点的拔高气势;提升招式威力。
但最悲哀的事情就是;即便这样做了;让出招的姿势和自己根据武学经验推演出来的一模一样;完美到无可挑剔;他也会发现这一招的威力依然达不到典籍上的描述。
到了这个时候;修炼者只能去修正甚至是推翻最初的构思;重新找出自认为正确的新的思路;然后再一次又一次的去尝试;一次又一次一点点纠正。
比如当初郭靖修炼一个最为基础的长拳;打了上万上十万拳;看似做了无用功;却也正是他漫长的自我推演自我否定的历程。所以最后郭靖靠着不懈努力成为了武学宗师级别的人物。
卫天望的天资本就高人一等;不然也不会被黄裳的武学烙印选中;如今他又得了烙印里深厚到匪夷所思的经验;推演大伏魔拳不费吹灰之力实属当然。
别人需要千百次的尝试推演才能找到正确的出招方式;他却凭借着黄裳的武学经验;一眼便透过现象看本质;径直找到了最佳方式;一步到位。
而在这个时候;他甚至都没有真正动过一下;只是将自己构想出来的动作和黄裳当初打出刚猛绝伦的大伏魔拳时那种气势两两对照。
当心中的推演达到极致的时候;卫天望猛的睁开眼睛;眼中射出一道精光;随着他起身的动作;他浑身肌肉不断起伏着;渐渐绷紧。贴身的衣物将他完美修长的肌肉轮廓刻画得纤毫毕至;卫天望将身子侧向着面前那颗杯口粗的柏树;渐渐摆开姿势;右手肱二头肌猛然收缩;鼓了起来。
随后他一声闷哼;右拳如同炮弹般轰了出去;正中这颗柏树。
一声爆响;卫天望退后了一步。
柏树上被他拳头打中的地方凹陷了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