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学良开始主张和平,不想使东北军卷入内战。但是蒋系和反蒋系的人都极力拉张结盟,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就不得不考虑决策。蒋介石为了拉拢张学良,可谓费尽心机,显示出他在权谋上比对手高出一筹。第一,他派亲信张群、李石曾、吴铁城等长期轮班盯着张学良,进行拉拢。第二,委任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第三,将平津以及华北地盘均交奉系掌握。第四,蒋又以高官厚禄收买张的部下,用300万现洋买通东北军旅长马廷福率部归附,使张感到极大的压力。第五,蒋介石对张学良本人也施以各方面的关怀和恩惠,除了特邀他赴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还推选张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也被请到南京,并被宋美龄的母亲认做干女儿;蒋还亲自陪张学良拜谒中山陵,给张的卫队训话;蒋介石夫妇邀请张学良夫妇同游汤山等。蒋介石的这些措施和“诚意”使涉世不深的张学良深受感动,终于倒向了蒋介石一边,并“誓尽忠诚,以拥护中央,完成和平统一,虽牺牲生命,亦必完成此志”。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率东北军入关,帮助蒋介石打败反蒋联军。
中原大战以后,蒋介石于1931年5月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通过了《训政时期约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国家政治体制固定下来,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
第四章 夺权之术
据说在上古时期曾有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就是君位,也是“选贤与能”,由民主推举。这就是千百年来为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尧、舜禅让的故事。据说尧在位70年,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肖,不足以受天子位,便向四方诸侯咨询接班人选。他们向尧推举生活在民间的舜。尧经过考察,最后就把天子之位禅让给了舜。舜在晚年也以同样的方法把天子之位禅让给禹,没有交给自己的不肖子商均。后来,禹的儿子启较为贤明,诸侯都归附他,从此便开始了“父传子,家天下”的王位世袭的社会。
尧、舜禅让的故事究竟如何,因时代久远,我们已不能知其详了,但在后来的“小康”社会中,却出现过不少禅让的事。战国时,燕王哙任子之为相,君臣二人感情笃深,燕王哙认为子之贤明,有治国之才,就把君位禅让给了子之。但子之做了三年国君,结果燕国大乱,齐国趁机进兵,几乎灭掉燕国。看来这是一次糟糕的禅让。汉代以后,禅让的事更是层出不穷,王莽代汉、曹丕登基、司马炎建晋、南朝的代谢、北齐的建立、杨坚建隋、赵匡胤建宋,都采取了禅让的形式。其中最典型的禅让当然要数王莽代汉了。后来的一切禅让,可以说都是从王莽那里学来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王莽受禅让为皇帝的过程。
王莽,字巨君,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汉元帝去世,成帝即位,王政君为皇太后。她的兄弟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控制朝政,其他兄弟也都封侯获爵,声势煊赫。王氏家族一门十侯,五大司马,几十人被封为列侯,成为西汉历史上时间最久、实力最大的外戚集团,实际上控制了汉朝的政权。西汉末年,刘氏王朝已经十分腐朽,不仅劳动人民对它深恶痛绝,就是一些当权的豪族地主和在政治上有很大势力的富商大贾也对刘氏王朝失去了信心。当时不少人认为“汉德已衰”,气数已尽,希望另有贤德的人来取代刘氏的统治。王莽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开始他禅让的历程。
在王氏家族中,王莽的父亲王曼早逝,既无封号,也无官爵。王莽少年孤寒,和他的叔伯及兄弟辈比较起来,根本不具备夺权的客观条件。正是由于他个人的机谋和智术,并凭借着家族的基础,才登上了最高权力的宝座。
王莽获取政治权力最基本的谋略,就是采用各种手法为自己捞取清廉的美名。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国家选拔官吏,注重道德操守,有孝廉的名目,因此社会上比较注重名节,成为一时风气。当王氏家族的贵族公子们大肆骄奢淫逸的时候,王莽却摈弃声色,“折节为恭俭”。在社会上,他拜名儒陈参为师,孜孜不倦地刻苦攻读儒家经典,精通其义;同时,他广泛结交社会名流、儒学博士,竭力博取他们的好感。在家中,他恭谨地侍奉早寡的母亲和嫂嫂,教育亡兄留下的侄儿。更重要的是,他竭尽全力侍奉执掌朝廷大权的伯父和叔父们。王凤生病时,他在侧侍候,不离左右,亲自尝药,蓬头垢面,接连几个月不解衣带睡觉,由此大得王凤的好感。其他几位叔父也认为王莽是一个难得的仁慈的君子。王莽的这些行动终于赢得了丰厚的回报:王凤向朝廷推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