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部分(第2/4 页)
,以示正统而已。
圣道不是普通人能够追求得了得,对于实现天下大同的王道之治根本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中庸之道才是最为原滋原味的儒道,儒者不追求天道,只追求人道,治理天下苍生,达到人道的极致。所以,立天下之极就是圣人的境界,而不是荀机所追求的那种天地万物一体的境界。
那是天道之中圣道的境界,而不是圣人的境界。人和道是不一样的,圣人圣人,那也还是人。追求天道的人,突破极限,那就不是人了。”
这下,将夜是彻底懂了,感觉儒学不再陌生,反而极其容易掌握。
当然,最后将夜还是回归他学习心学最初的“本心”学习心之分身上来,求着阿狸教他心之分身的凝练方法。
阿狸收了将夜的供奉,自然是倾囊相售,毫无保留。
“你说,人是用心思考,还是用脑袋思考?”阿狸先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
将夜拍了拍脑袋,懒懒的说道:“自然是用脑袋来思考,心只不过是全身的能量之源。”
阿狸微笑道:“那你说,这心学所说的心是什么?”
将夜迷茫了,还真不知道这心是指什么。
“傻孩子,心只不过是人将外物的影像摄入精神后产生的模型而已。你将这本书的影子摄入你的精神,这本书就出现在你心中,就是这么简单。
所谓心之分身,就是将心中的模型赋以自身的精神意念,使之独立成为分身。”阿狸解释道。
将夜是分身控,这样小小的点播,他觉得眼前的世界豁然开朗。他以前凝练分身都是将自己的念头进行寄托,自身的念头再多,也终究会有寄托完的时候。现在,如果将现实世界中的外物的影像,投射到心中,再以阴影寄托之法寄托,就能够将外物之影,祭炼成为自己的分身。
将夜马上尝试着,将他心中对《礼记》的影像,化为阴影寄托出去,居然真的凝练成为一本礼记分身。这分身包含了将夜从千钟粟胖子那里领悟道的所有法门。
书灵阴影分身状态的将夜,向千钟粟打了个招呼。千钟粟先是一愣,最后发现将夜居然变成他的同类,便乐不可支的和书灵将夜交流起来。
将夜懒懒的将心中所拥有的外物的影像都寄托成为阴影分身,就连将夜昨天见过的分身,也被寄托出来,成为一个小小的锥形分身。
阿狸此时笑着问道;“将夜,你说你有几个心?”
将夜一愣,懒懒的说道:“当然只有一个心啦?”
“那你怎么有这么多个心之分身?”
这个问题把将夜问傻了,他愣在哪里,心里矛盾之极:“现实中事物的影像投映到我的心中,我便有这样一个事物的心,这样我看到多少东西,就有多少个东西的心,外界的事物组成风景,我心中的心之分身,也就组成了多少风景。我学习了礼记之道,我心中就有一个礼之心,我学习逍遥之道,心中就有一个逍遥之心。那到底那颗心才是我真实的心呢?哪个又是真实的我呢?”
将夜叹道:“我已经不知道这么多心中,哪个才是我的本心了。”
阿狸笑道:“傻瓜,人的心至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算是“立其大”,外界的景象都只不过化为虚幻的模型,进入我们的心中。
心学教我们的,就是让我们的本心的法器模型包涵外界万物映照在我们内心的模型。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本心是天地,外界的事物模型再大,那也只不过是这天地之间的风景而已。“立其大”就是要让自己的本心拥有一个足够大的模型。
你来看,我们最为纯正的儒者,拥有的模型就是这样一个球,中庸之道,就是让我们站在球的中心,这样中心用力,就能保证球的平衡,不会翻滚。
中庸中,中是中间的意思,庸是平衡的意思,现在明白了吧?
先找到这样一个中庸的大天地,世界万物都可以存在这模型之中。在儒者看来,山是圆,水是圆,万物无不是圆形,儒者以中庸之道拨动万物,能够让万物和谐运行。”
将夜懒懒的笑了起来:“原来,这就是天地万物合一的道理。我的本命法器是一座圆锥山峰,我将来要凝练成为一个沙漏。那这样我的本心岂不是一个沙漏?而万物就是沙漏之中的沙,现在我懂了。”
将夜自然是真的懂了,他将刚才所炼制的所有外物分身全部回炉凝练成为沙子的模样,再将自己的整个精气神糅合在一个沙漏影像中,寄托出来,成为本心分身。
这本心分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