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4 页)
了唇边又消失了。姜宓低下头,她弯下腰慢慢地拾起自己的帷帽。
把帷帽重新戴上,姜宓朝着李武福了福,声音低低地说道:“不知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李武没有说话。
见他不说话,姜宓又向他行了一礼,她轻声说道:“殿下如果无事,姜宓告退了。”说罢,她转身便走。
李武猛然伸手,他扣住了姜宓的手臂。
这般扣了一会姜宓的手臂,李武喉结动了动,终于,他皮笑肉不笑地开口了,“姜氏,如果你在北周过不下去,孤这个南唐太子还是愿意接收你的。”他的不中听,语气更不中听,透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一如他幼年在那个妇人手下讨生活时一样。
姜宓唇动了动,想要反讽几句,最终到了嘴边的,却是一声轻叹,“兵凶战危,也望太子殿下保重自己。”
这样说着,姜宓本应该甩袖离去。可她的内心深处,却是舍不得就这么离去,然后一年两年的见不到对方。
李武冷笑着看着背对着自己一动不动的姜宓,他不说话,她也不说话,兄妹俩就这样僵持着。
过了半晌,李武猛然收回了手,他倨傲地抬起下巴,厌恶地说道:“你只要记得孤今日所说便是。”声音一落,他仿佛对自己厌恶到了极点,忙不迭地拭了拭抓过姜宓的手,李武翻身跳上马背,策着马咆哮道:“我们走。”
“是。”
姜宓连忙回过头来,她目送着李武离去。
不一会功夫,一个博陵崔氏的子弟来到姜宓身侧,低声问道:“嫂嫂,该走了。”转眼他又好奇地问道:“他就是李景进?”
姜宓点了点头,这时的她已是一派冷静。收回目光,姜宓说道:“派人把我们带来的人清查一下。”
那崔氏子弟一怔,不解地问道:“嫂嫂?””
姜宓淡淡地说道:“我来小镇的事是临时起意,可这么一件小事,李景进这么一个南唐太子都能及时知晓,我怀疑我们身边有南唐的奸细。””
那崔氏子弟明白过来,他凛然道:“是,回去后我马上清查。””
可令得姜宓失望的是,饶是他们回去后仔仔细细清查了一遍,也没有查出那奸细是谁。要知道,他们这次前来边关,所做的是关乎天下和家族前途的,至关重要的大事,如果不是非常信任的人,根本不可能被带来。
各世家子带来的人没有问题,姜宓也觉得自己带来的几十个护卫,都是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老人,也没有问题,于是这调查一事便陷入了僵局,正逢多事之秋,这件事也不得不被搁置下来。
……
北周军营。
柴荣目送着李景进离去,转向左右问道:“听说李景进过来时,身边还有一个太监?”
熟知南唐君臣情况的赵匡义马上上前说道:“回陛下的话,正是如此。那太监叫于公公。”
“哦,是吗?”柴荣摸了摸下巴,转眼,他向赵匡义命令道:“南唐这个李璟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用太监啊。这样吧,你以朕的名义,写一封国书给南唐皇帝,知道他,朕于和谈一事本来也在犹豫,还是李景进那句‘与陛下之战还不曾分出胜负,我李景进不服!’激励了朕。唔,顺便告诉李璟,朕这次与南唐之战不管输赢如何,朕都服他李景和李景进,他们不是窝囊废,他们是英雄!’”
柴荣这话一出,众将同时哈哈大笑。
于他们的笑声中,柴荣得意地叉着腰,悍气冲天地说道:“凭阴谋得江山有什么劲?朕就喜欢这样的阳谋。朕这个离间计明晃晃的摆在那里,他李璟有本事就不恼不怀恨在心啊!哈哈哈!”柴荣明知道李景贪生怕死一心想要和谈,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明显就是在奚落对方,众将哄堂大笑。
而这时的李景进,自然不知道与于公公同时回到南唐的,还有这么一封柴荣的国书。
第二百二十五章 故人
姜宓这边。
与李景进分开后,她随着那崔氏子弟朝着他们找的临时落脚点返回。
走着走着,姜宓看到不远处的官道上车马不绝,分明是来了一支送粮的队伍。自从柴荣大军驻扎在这里后,送粮的车队时不时都有,而这一支队伍之所以让姜宓注意到,是因为那支队伍张扬了些,车队不是很长,只有百来辆牛车的样子,可每辆牛车都用极鲜艳巨大旗帜写着“北周兵用”四个大字,而且,那些牛车上的家族徵章特别明显,完全是一副唯恐别人不知道的明显。
姜宓只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