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你就是姜宓?”
姜宓连忙行礼道:“是的。”
那中年大臣呵呵一笑,连连点头说道:“不错不错!”
另外几个大臣也笑呵呵地看着姜宓,从她身边过去时,一个大臣还伸手在她肩膀上拍了拍,赞赏地说道:“好孩子!”
目送着那几个大臣离去,姜宓紧张的心放松了许多,她提步来到了书房外。
书房外站着一个太监,那太监见到姜宓过来,马上朝书房里面叫道:“陛下,遗花公主来了!”
这时,书房中传来了一个浑沉的中年男子的声音,“让她进来!”
“是!”
姜宓踏入书房时,才发现书房中跪着密密麻麻的人,范于风兄弟和范于秀都在其例。
而跪在正中的几个大臣正在频频拭汗,皇帝显然心情很是不好,一张微胖的脸上怒意犹存。他看也没看姜宓一眼,朝着那几个大臣咬牙切齿地喝道:“好得很啊!朕倒是养了一群饭桶!姓蒋的在西南囤了一两年的粮草,你们这些被朕寄以厚望的大臣居然一个也没有察觉。要不是遗花公主察觉到端倪,是不是要等姓蒋的杀到了蜀都你们才知道其事?!”
蜀帝的声音一落,几个大臣连连叩头,不停地喊着,“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主座上,皇帝猛然喘息了几下,他控制自己让自己平和一些后,转头看向正安静地站在一角的姜宓。
打量着不怎么起眼的小姑娘,皇帝的脸上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笑容,他温和地说道:“孩子,过来!”
姜宓连忙上前,大礼参拜,伏在地上恭敬地唤道:“臣女姜宓见过陛下。”
皇帝温声说道:“不必多礼,起来吧。”等姜宓站起来后,他又语气慈和地说道:“听范将军说,这次西南粮草异动的事是你最先发现的?你且说说,这件事你是怎么察觉的?”
第二十三章 应誓?
姜宓低头回道:“是,是臣女去市集购粮时与那些粮贩闲聊,听那些粮贩说,西南的粮食这一两年很少在蜀都出现,他们还说,蜀国境内风调雨顺,到处丰收,所以有没有西南的粮食也无人在意。”
做粮贩的知道这样的事情也很寻常。
真正让书房中的众臣不约而同朝着姜宓看来的,却是这姑娘小小年纪,却能在这种听起来很寻常的话语中,洞察到或有危机!
这个小姑娘不可小看!
皇帝隐不可见地点了点头,说道:“是了,朕记得你在奉县时也是喜欢观察这些。”
说罢,皇帝转过头去。
朝众臣看了一眼,皇帝眉头一皱,说道:“李爱卿,你怎么满头都是汗?”
姜宓和范于风刷地转头看去,只见那个站在角落里,正频频用手帕拭汗的老臣,正是李明慧的父亲李大人。
李大人一听到皇帝问起,立马上前一步跪倒在地,说道:“陛下恕罪!臣这是想到了臣的女儿明慧,她年初的时候刚从西南回来。臣,臣担心西南之事传到蜀都后,世间流言纷纷,会把一些不好听的话压在我儿身上……”
几乎是这个李大人的话音一落,范氏父子几人都是脸色一变,特别是范于风和范于秀,这时都要咬牙切齿了。
要知道,这几天里他们不止是调查西南囤粮一事,对于李明慧,一家人也是细细讨论过的。最后还是范于秀想起,李明慧以前一直看她不起的,她是年初从西南回来后便无缘无故的对她屡次亲近。而且,也是李明慧话里话外说要引荐范于风去西南。
在这件事中,安排范于风去西南的昭王倒是没有让范氏族人怀疑,毕竟,一来这件事是李明慧替他们求上昭王的门的,二来,昭王虽然对兵将有调动的权力,可实质上他一直并不赞同让范家人前往西南。
正是因为范家父子对李明慧起了疑心,所以他们原本打算,今日回去就专门来查李明慧的事。
可他们没有想到,这李明慧的父亲老谋深算,竟是当机立断的在帝王面前打了底!
虽说,正因为李明慧父亲这么一说,范氏父子越发怀疑李氏一族和李明慧心怀鬼胎,可同时他们想要报复李明慧的想法也不得不中断了。
书房中,皇帝听到李大人这么一说,摇了摇头后说道:“你女儿不过是一个女流,蒋氏叛国是何等大事,又怎么会让她知道?李爱卿这番担忧多余了。”
皇帝盖章定论后,已有一些疲惫了,于是他挥了挥手,哑声说道:“好了,都退下吧,关于西南之事,你们速速定出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