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这种仪式。①”
萧云闻言心中更奇,想那佛教、道教甚至摩尼教等,无不在祭祀的时候庄重其事,而眼前的火袄教却一派随性而舞的场面,让他频频为之侧目。老七等人都是常走丝绸之路的老手,自是知晓火祅教的情形,是以并不为怪,只顾吃肉喝酒。
阿儒见萧云好奇甚重,又道:“这火祅教和其他教派有些不同,他们不主动传教,也不译经,只在心里相信世界是分为善与恶两部分,各有一个大神。善的神叫玛兹达阿胡拉,据说代表了智慧、创造、善良和快乐,恶的神叫阿赫里曼,代表了愚昧、邪恶、破坏和孤独。所以火袄教祈福的时候,都载歌载舞,极尽欢乐之事,让人们都从心里感到快乐和幸福,以此和阿赫里曼对抗。”
萧云正听得神往,场中火祅教徒已经祈福完毕,众教徒把三堆篝火移在一处,围了个更大的圈子。远远望去,见康勾站在三堆熊熊烈火旁大声说道:“有请萨保舞剑祈福。”围观众人顿时掌声一片,但见成无心手持长剑腾身而起,围着篝火往来疾驰,一套剑法如奔雷闪电,看得众人目不暇接。萧云第二次见他那套霸道刚猛的剑法,心中血气翻腾,也跟着火祅教徒大声叫好。
①火祅教起于波斯,由丝路传入中国,“袄”即指胡人之神。魏、齐、周时期,火祆教列于祀典。据载“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
有人认为火祅教与摩尼教(明教)指的是同一宗教;有人认为二者只是相互有内在联系,实际上却是不同的宗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根据较为可信的考古成果,出现于公元三世纪左右的摩尼教是源自古祅教的一支,后者传入中国后受儒、释、道三教影响深刻,与古老的火祅教已是有了本质的不同。小说中出现的上述两派宗教相关故事,多有虚构之处。
阿儒对萧云冷冷说道:“你乱叫什么,人家可不会因你叫两声好便让公主小姑娘和你交朋友。”
萧云闻言心中一酸,旋又有些微怒,说道:“我是见他剑法高超才喝彩,哪里是你说那样。”
阿儒嘿嘿笑道:“他的剑法高超么?我倒看看。”说完伸长脖子仔细观看,见成无心往来之间气度恢宏,手中所舞之剑隐有风声咧咧,不由也是看得一脸惊奇。
萧云察言观色,见阿儒如此神情,只道他被成无心这套刚猛霸道的剑术所摄,问道:“比起你那套‘女人剑法’如何?”
阿儒凝视片刻,说道:“不如我的剑法。”萧云甚为不信,脱口反问道:“不如你?”
阿儒不屑地一笑,道:“小子,所谓阴阳阴阳,阴在阳上,即是说阴能克阳之故。他这套剑法虽然刚猛犀利,也算上乘,却难敌我这套至柔的剑法。”
萧云反驳道:“你曾对我说,周易六十四卦首卦却是乾卦,乾属阳,这又怎么说?”阿儒道:“周易源于道家阴阳之说,阴前阳后、阴上阳下才是根本。周易卦象把乾卦排在第一,正说明世间万物千变万化的道理。天机俱被被各种各样的幻象掩盖着,需要人们细心才能发现。姑且说那日月交替,白日里太阳被乌云盖住,常常让人感到阴冷,但无论夜晚的月亮多大多亮,也绝不会让人感到有如太阳般的温暖。这正是阴盛阳衰的表现。”
萧云听得一头雾水,只道阿儒争强好胜,不肯输了面子,才故意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他虽不作声,但面上神情却比说“不相信”更让阿儒心痒难耐。
阿儒心中动气,道:“不懂却又不听教诲,看你今后如何登堂入室?我问你,你从小调皮撒泼,可为何在公主小姑娘面前比在你老爹面前还懂得知书达理,难道你怕她么?”萧云甚好面子,否认道:“公主小姑娘娇滴滴的,我怎会怕了她?”阿儒道:“不怕她?那为何你在她面前就象变了个人似的?”萧云还未曾细想自己遇见成兰陵之后的变化,此时被阿儒点破,一时难找到话来反驳。
阿儒见萧云无话可说,嘿嘿笑道:“那是因为公主小姑娘就是你的‘阴’,你正是为她所克的‘阳’。无论你小子自命多么的英雄盖世,即便是西楚霸王那样的盖世人物,也逃不过一个情字……哎……,你年纪还小,不懂也就罢了,我……我却早已知道……”,阿儒眼望夜空,声音逐渐低沉,竟然发起呆来。
萧云心中不服,但被阿儒提及成兰陵,脑中念头便又转到如何再见到佳人之上来。不过成无心所带的商队人数众多,此时闹哄哄的一团,倒是不易寻找成兰陵身在何处。他眼睛一转,对阿儒说道:“说一千,道一万,也没有真刀真枪的过过招让我服气。”
阿儒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