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页)
吴子阳,吴子阳就有可能把他送入监狱,或者把他送上断头台!
吴子阳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是在什么情况下陷入了跟韩世良誓不两立、不同戴天的境地,从而使韩世良产生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想法。
还有最后的疑问:韩世良只是一个人作案吗?
从绑架案发生的前后看,他不应该是一个人作案,那么谁是他的同伙呢?
从利害关系上分析,王武佑、梁廷影、梁思泰、王秀敏,甚至黄彩华都有可能是“同案犯”。甚至还有生死不明的小简子和袁周履。
吴子阳一个一个想来,又一个一个否定,最后那“嫌疑人选”剩下了三个:简顺才、袁周履,还有一个竟然是:康有志!
对于简顺才和袁周履是否还“存在”,吴子阳没有把握,把他们列入嫌疑人只是一种不确定的猜测。实际上,吴子阳最怀疑的人是康有志。
说康有志是韩世良的“同伙”不尽准确,更准确点的说法应该是:康有志是韩世良有“异心”的同伙!
吴子阳这样推论:
韩世良想在吴家大院找到藏宝,他必须得有一个帮手。
经过反复衡量,好像只有康有志具备当这个“同伙”的条件。
康有志跟吴家有仇。假如简从文关于吴家历史的叙述属实,那么康家应该对吴家怀有非同一般的深仇大恨。
康有志具有一定的文物知识。
康有志家庭经济条件差(因为他父母多年重病的原因),而且他女儿马上就要上大学,学费就是沉重的负担。“大院藏宝”(或者说是卜氏的藏宝)对他奇∨書∨網是个很大的诱惑。
不知最终出于什么目的,康有志终于答应跟韩世良联手。
韩世良通报了吴家需要招聘一个厨师的消息,让康有志去应聘。他知道康有志肯定能聘上。
大院“闹鬼”就是韩世良和康有志两人联手的“杰作”。
他们在西厢房吓唬徐元梦的时候,闹的有点过火,结果把患有心脏病的徐元梦给吓死了!
康有志很害怕,对韩世良表示他不干了,有多少财宝他也不要了。
当然他的中途退出也许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他爱上了吴子英。
对于康有志的“知难而退”或者“因情而退”,韩世良很有些沮丧。但是后来康有志开始有意跟他作对,让他十分恼火,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青花瓷盘事件”宣告了某些人“发财”美梦的破灭。按说围绕所谓“财宝”的争夺也应该告一段落了。就在这个时候,韩世良突然发现他面临着极大的危险,他必须要除掉吴子阳才能保住自己。他需要有一个人帮忙,他只能找康有志。
绑架勒索是什么罪名,康有志不会不知道。他之所以还是去了,或者是因为他有短处掌握在韩世良的手里(例如合谋装鬼吓死了徐元梦);或者康有志有自己的打算,分析起来,应该是后者的可能大一些。
康有志比韩世良不知高明多少倍。他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没有在现场留下任何可疑的痕迹。
就是他向警察报告了案发地点和方位,使警察及时赶到,救出了吴子阳和叶初春。
他十分了解韩世良,知道他具有宁肯去死也不愿面对警察、法庭和监狱的心理。
他成功洗脱了自己,葬送了韩世良!
既然结果是这样,那么有一个可能就无法排除:康有志故意虚构了一个危机,逼着韩世良铤而走险,直到走向死亡。因为只要韩世良死了,康有志就能永远保住“清白”。这个世界上除了韩世良,没人知道他同样对徐元梦之死负有责任!
惊吓、恐惧、后怕、伤痛,这一系列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吴子阳的记忆力,竟然使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想要深入探索的那个地下室!
因此,有些事情他就总也想不明白。
他最后还是推翻了关于康有志是韩世良“同伙”的推论。
一方面他没有证据,另一方面,他觉得康有志不像“坏人”。如果他也是坏人,那么世界上的好人也就真的不多了。
吴子阳想起了梅赐仁的教诲:现实是极为复杂的,古往今来许多事情的真相,可能永远都不会弄明白。
当然他得到了结果。结果自然是喜忧参半。
吴子阳却觉得他看到了最想看到的结果,那就是,恶人并没有得逞,在古宅兴风作浪的“魔影”最后现了原形,韩世良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