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皇继位,12月31日,昭和元年始,但是“王八盒子”左面的铭文仍沿用“十四年式”。至此,“王八盒子”很快陆续投入日军使用。特别要说明的是,入侵我国东北,建立和控制所谓满洲国的日军,是最早装备“王八盒子”的日本侵略军。早期出品的“王八盒子”毛病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毛病是击针的设计存在重大缺陷,在日常使用中经常发生击发无力和击针折断等致命问题,特别是在东北那样高寒气候中,由于击针上涂抹的润滑油粘稠度增加,问题更为严重。那时,每支手枪都随枪多配一根击针,放在枪套下面的备份弹盒中,以备更换。直到昭和七年(1932年),南部武器公司重新改进设计的击针才全部取代了早期的击针,当然也就不再随枪配备备份击针了。
在漫漫抗战的十几年间,日本鬼子使用十四年式南部手枪究竟枪杀了多少我国无辜百姓,已无法统计。因8毫米十四年式南部手枪只有自卫手枪的杀伤力,在战场上难以抵挡中国抗日军民广泛使用的毫米M96式毛瑟盒子枪,只有日本鬼子在对我抗日根据地无辜百姓施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时,这种外形怪异,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手枪,才能在近距离杀害手无寸铁的百姓时派上用场。因此,使用这种手枪的日本鬼子最受老百姓憎恨,称该枪为“王八盒子”,首先是我国北方抗日根据地军民出于对惯于滥杀无辜百姓的日军中下级军官的刻骨仇恨,而刻意命名的。因“王八”一词在我国无论南方、北方都是骂人的引申语,常用于形容横行乡里的恶霸、地痞、流氓等恶人,是人们背地里骂人较狠的俗语。称十四年式南部手枪为“王八盒子”,说明我国抗日军民对这种日本鬼子的枪既憎恨又鄙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战最差手枪———王八盒子
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南部十四式手枪,但“王八盒子”却是人尽皆知。在《地道战》等影片中,日本侵略军的“王八盒子”看起来威风十足,但实际上,它是二战中表现最差的手枪。
二战中最差的手枪
二战中日本的战舰制造水平和军队整体的战斗素养都可以称为世界准一流水平。但是日本战争初期装备的轻武器,却是差强人意:无论是穿透力强但杀伤力弱的“三八大盖”,还是故障多火力弱的“歪把子”轻机枪,都是二战中最差劲的武器之一。但是这些垃圾的轻武器如果和当时日本装备的制式手枪南部十四式(该枪设计者为南部骐次郎,1925年定型,由于该年是日本大正十四年,所以被成为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比起来,还算不错的。二战中日本装备最为差劲的枪械可以说就是“王八盒子”,不但日本军方对其抱怨不断,甚至连缴获该枪自己使用的国军,八路军,新四军等游击队员对其也骂声不绝。
手枪该有的缺点它都有
任何手枪都可能有故障或缺点,但是故障率高或者缺点多到南部手枪的地步,就让人忍受不了了。
南部手枪的撞针设计有严重的缺陷,硬度不够而且较脆。实战中频繁出现撞针击发无力现象和撞针折断现象。撞针的严重问题直到1932年更换新式撞针才有初步的改善,但是这个问题直到二战结束时仍然困扰着手枪的使用者。美军士兵曾经嘲笑南部手枪连自杀时也会出现故障,导致自杀不能成功。
至于弹夹脱落更是笑柄一级的严重问题。南部手枪整体设计是仿造鲁格P08手枪的,大家都知道,鲁格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单手退出弹夹。南部手枪自然也有这种功能!遗憾的是,该枪退出弹夹时使用的弹夹扣位置比鲁格稍微向下。这就让射击时很容易错误按到该弹夹扣,造成意外的弹夹脱落。后期虽然他们也使用诸如防止弹夹脱落的弹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现象,但是又使得使用者无法单手退出弹夹。
走火问题更是日本军官的噩梦,从技术上说,走火的原因主要是南部式手枪退出弹夹以后,枪膛里面仍然有一发子弹。如果此时使用者没有使用手动保险,错误操作或者发生激烈的震动,这发子弹就非常容易走火伤人。
另外,该枪在稍远一些距离上淮确度较差。同时该枪射出的子弹初速仅有320米/秒,动能只有338焦耳,所以距离稍远时该子弹的穿透力非常弱。根据抗战老兵的回忆,南部手枪有时连稍硬一些的木板门也无法击穿。
优点:适合白刃战和肉搏战
南部十四式从外形上来看与大名鼎鼎的鲁格P08有一些相似,其实这是源自于南部大佐设计时仿造了鲁格P08的设计思路。鲁格P08是有史以来指向性最为出色的手枪之一,仿造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