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心中减分,就等于是一次严重的还击了。”
“原来如此,可是殿下,你以前不是这样想的。”
“那你说说看,是以前孤的想法正确,还是现在孤的想法正确。”
“奴婢觉得还是现在的太子好。”碧儿想都没有想,就答了出来。
那当然,好歹咱还是一个穿越者嘛。正在李威以为自己找到解决办法自得时,外面又通报小公主求见。
“让她进来吧。”
李令月拿着牛奶糖跑了进来,兴冲冲地说道:“大哥,你明天去东郊?”
“嗯,但要到明天下午才能去,时间有些紧,籍田坛还没有准备好。”
“那带我一道前去吧。”
“你去做什么?”
“我也要籍田。”
这是胡闹了,不过传到洛阳,也许父母会嗔怪一番,可反而会很高兴。好象真计较起来,也没有说不能带公主一道籍田的。将脑海里籍田的礼仪翻了一下。于是说道:“我带你去可以,但明天你要去弘文馆进学了。”
“我不,我还小,为什么要进学?”
“小妹,那天我在东市门外将那个崔君气坏了,你看着舒不舒服?”
“是啊,他胆敢说大哥不好,那天我很解气。”
“为什么会舒服,是不是我写的诗比他好?”
“是啊。”
“那小妹比我还聪明,为什么以后不能写出更好的诗?”
小丫头傲气还是很重的,外人羞侮大哥不服气,可说她比这个病大哥差,还是不乐意的。歪着头说:“我还没有长大嘛。”
“长大未必意味着就能写出好诗,这必须经过刻苦学习,才能写出来的。况且弘文馆里有许多与你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是公主,想不想当他们的头?”说完了,心里想到,我这都啥归啥,是在教妹妹学好,还是在教妹妹学坏。先不管了,将她哄上学再说。
“想啊。不过大哥,那么你明天陪我到弘文馆,不然我就不去。”
“我明天很忙。”
“我只要你陪一上午,下午我们一到去东郊。”
“你到底是进学,还是为了到东郊?”
“鱼我也要吃,熊掌我也要吃。”
李威晕了,她还来个鱼与熊掌兼得。不知道孟夫子九泉之下,听到她这句话有何感想。李威被她缠得头痛,最后只好答应。
………………………………
“元之,你父亲写信托某对你指教,某性子疏懒,当之有愧,不过今天某带你见一人,或者可以指点你一番。”
“是什么样的人,能当太学士如此重看?”
“并州都督府法曹狄君。”
姚元之稍稍一愣,他父亲是硖石县令,世代官宦人家,少年时曾经喜欢玩乐,后来知道自己错误了,才想起刻苦求学。因此父亲让他到京城游学,又推荐了太学士魏元忠。
交往了几次,此人意气非凡,孤芳自赏,因此累年不迁。但眼际十分高,初还以为推荐了朝中某位名士,可这个人从来没有听说过。
魏元忠一笑,说道:“此人姓狄,名仁杰,字怀英。明经科考及第,本为河南道黜陟使,被吏诬告,阎相公亲自审问此案,弄清了真相,通过交谈,阎相公曾经说道,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虽然阎相公在朝堂上以无为为主,但能得到他如此评价,此人是何等的风采。某侥幸与之谋过两面,相谈甚为心折。正好他押运并州之粮,前来京兆,他与某相约在醉阳楼一叙。尔父与某也有素面之交,既然找到某了,带你见识一下。”
“谢过太学士。”
说着,登上了醉阳楼,一个长相清瘦,长方脸的中年人,早在此等候,见到魏元忠后,相互行礼。
“狄君,此乃故人之子,姚元之,谈吐奇特,故带之与尔一见。”
“哦,姚君,有礼。”
“狄法曹,不敢当。”
几人落坐,谈了一会儿国事,几个人岁数有所悬差,可天资都十分高,交谈之后,义气相投,都生起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谈了一会儿,魏元忠说道:“狄君没有离开京城,难道也想瞻仰太子的风采?”
“不是,只是这几日京城忙于籍田祀,官员忙碌,某的手续没有交接,才耽搁下来。不过皇太子嘛,”狄仁杰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说道:“堪忧啊。”
“此为何解,难道是坊间谣传嘛?”
“坊间谣传之事,正好狄某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