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页)
重要,可感情问题一样重要,先立业后成家,这个口号男孩子可以喊,女孩子就不要了。”
林妙诧异地看着马骏,他今天真的太反常了,喝了酒,能让一个人改变这么多吗?还是,有什么别的什么事刺激了他?
马骏大概也看出了她的疑问,索性告诉她:“要你毕业后去他们学校的那个周院长,今天来的时候告诉我一件事,就前几天,他们学校一个女博士生从五楼跳下去自杀了。”
“为什么?”
“原因不详。据说是个很用功的学生,就是性格有点内向,年龄也偏大,三十六岁了,还没有家,也没有男朋友。据说平时总是独来独往,连过年都住在学校的。大概就是太孤独了吧,心理出了问题,如果她有个男朋友,应该不至于此的。”
林妙感动地说:“难怪您突然关心起我的终身大事来了。放心,我心理素质很好,就算三十七岁没男朋友,也不会想不开的。”
马骏依然努力说服她:“心理素质再好,也还是要努力过正常的生活。人不能独身太久的,那样容易养成我行我素的习惯,一旦成家,很难适应共同生活。我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林妙以前也隐隐约约听到过马骏的家事,好像夫妻感情不怎么好,明明在一个城市,却实行分居制。不过林妙春节去他家拜年的时候,倒是见到了他的夫人和孩子。据消息灵通人士说,他们只逢年过节在一起,平时都各过各的。
到底真相如何,她没考证过。现在听马骏自己这么感慨,应该是真的了。
马骏自然也不会在一个小他十几岁的女学生面前“痛说革命家史”,他只是嘱咐她:“有合适的对象,就好好把握。女孩子青春有限,不要虚度了,知道吗?”
林妙差点笑出声来。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老师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读到硕博,老师同样语重心长地说这番话,不过不是要她抓紧学习了,而是,抓紧找男人。
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她的父母何其相似。
难道,在一切人眼里,摆在二十五岁女孩面前的最重要使命,就是要赶紧找个男人?
()
//
………【第四十七章 准婆媳初见】………
好吧,既然所有人都认为找男人是一个二十五岁女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林妙就决定跟目前唯一可能的人选——夏以南同学——好好地培养培养感情。
但有个前提条件,必须先把毕业证拿到,把毕业之前的相关事宜处理好。这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轻装上阵。
什么?您说“上阵”这个词用得不好?对不起,俺认为很适合呢。男女之间本来就是一场战争,而且永不停歇。不管是恋爱还是结婚,无不是站在跷跷板的两头斗智斗勇,一会儿这边高,这会儿那边高,起落不定。
当然,最开始站上这跷跷板两头的人,大抵条件相当,否则根本上不去,游戏无法开始。然后,就看两个人怎么协调,怎么掌握好平衡度了。
就比如夏以南和林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夏以南对林妙一见钟情,但钟情的背后,同样是考量了双方条件的。这个掂量的过程可能夏以南自己都没有很明显的自觉,因为,都是摆在那里一目了然的:年龄、长相、学历、谈吐、出身,等等。
林妙对夏以南何尝不是如此,她父母更是一条条摆出来分析综合判断,最后给了林妙“可以交往看看”的指示。
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林妙跟夏以南的交往的条件已经很成熟了。
这天林妙到广告公司上班的时候,夏以南问她:“论文最后定稿了没有?”
“还没呢。”
夏以南皱起了眉头:“小姐,只剩十来天就要答辩了,你的论文还没定稿?算了,这几天你也别来了,先在家里把论文搞定再说吧。”
林妙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呆在家里也没用,昨晚我已经把修改过N遍的论文发到导师信箱里了,他最早也要明后天才能给出新的修改意见。唉,别人是嫌导师不负责任,我的导师是太负责了,我这论文他起码改了五遍了。我是我们班上最早拿出初稿的人,却很可能是最后定稿的人。”
夏以南听到这里,反而劝慰她道:“慢工出细活,能碰到这样的导师是你的福气。我相信,经过你们师生通力合作、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文,肯定质量很高,最后一举评上优秀。”
林妙摸着夏以南桌上的水晶球说:“他本来就是冲着‘优秀’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