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页)
缆贰�
9月底的一天,刘伯承偕同爱人汪荣华,来到太谷县的一个秘密交通站,在这里等候彭德怀一起出发。这是太行根据地通往晋绥根据地和延安的西线地下交通线。太行区通向其他根据地的交通线共有两条,除这条西线外,另一条是从安阳经冀鲁豫到山东、华中根据地的南线地下交通线。彭德怀来与刘伯承会合后,担负西线交通任务的同蒲支队派出一个连护送。因要通过敌占区,彭德怀和刘伯承都化了装。虽然换上了农民的衣服,头上包了条白毛巾,但两人的气质和举止让人看着不大象。护送连的连长为了安全起见,安排夜间行路,白天隐蔽休息。到了同蒲路东边的一个村子里,住下来做过路准备。忽然情报人员来报告,说附近炮楼的日军要到村里来,连长连忙安排两位领导人到村外青纱帐里躲避一下。彭德怀一听生了气,说:“我走我的路,老这么东躲西藏干什么!”连长无法,只好向刘伯承报告。刘伯承带着连长来到彭德怀的住处,说:“彭总,在这里他们是指挥员,得听他们指挥。
叫我们去躲一下,我们就去吧。”彭德怀笑了,对连长说:“你把刘师长搬来,我只好服从。”就这样,一路夜行晓宿,来到了延安。
刘伯承在杨家岭的一间窑洞里住下来。他与中共中央和其他战略区的领导人互相拜访。留守陕甘宁边区的第一二九师部队的干部和先期到达延安的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干部,也纷纷前来看望他。应酬之余,他就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和整风文件,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整风的指导思想和要求。从这年冬到次年春,他一面参加中共中央组织的对党的路线和历史的学习、研究,一面查阅过去的总结、报告,统计必要的数字,着手起草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工作总结,准备在中共中央安排的会议上作报告。
刘伯承身在延安,心系太行。他时时关心着晋冀鲁豫根据地各方面的情况,记挂着战斗在前线的邓小平、李达等战友和部属。每逢前方有人来延安,他总要找他们详细交谈,了解敌我斗争态势和根据地的现状,同时用来充实他报告的内容。1944年2月13日,他找到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薄一波,听取关于太岳区工作情况的汇报。2月19日,接邓小平来信,信中向他介绍了晋冀鲁豫区的生产以及整个经济的最新发展情况。他高兴地在笔记中记下了这件事。
从1944年4月起,中共中央在前一阶段组织高级干部深入学习、研究党的路线和历史的基础上,开始按地区或军队系统召开座谈会,总结历史经验,检讨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月12日,毛泽东在高级干部会上作了《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为这次总结和研究确定了正确的方针原则,指明了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4月30日,在晋冀鲁豫区和相关军队系统的座谈会上,刘伯承作了《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现状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晋冀鲁豫区抗战近7年来的工作,他把本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抗战开始到武汉失守为第一阶段,从武汉失守到百团大战为第二阶段,百团大战至今为第三阶段。他详细分析了三个阶段中敌、友、己三方的基本状况、基本战略和斗争结果,着重总结了根据地军民不断取得胜利的经验。在第一阶段,他指出,第一二九师结合中共晋东南地方组织、抗日组织和人民群众,一方面积极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取得了阳明堡、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8战连捷,同时依靠与阎锡山结成的特殊统战关系,以合法方式大力发展抗日组织与工作;一方面及时分遣部队,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晋冀豫根据地。通过这些正确而有效的工作,取得友军信服,尤其是人民的拥护,使共产党、八路军起到了抗日先导的作用。
在第二阶段,他总结为“军民结合,一面是对敌进行十次大的反‘扫荡’与不断的交通斗争,另一面是对反共派进行多样反磨擦。正如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一样,局势十分严重”。但由于根据地党、政、军、民共同奋斗,打开了虎狼夹击的严重局面,抑平了反共高潮,举行了百团大战,还进行了建军建政建党工作,坚持和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在第三阶段,他的结论是,坚持执行了中共中央、北方局关于着重发展地方部队与人民武装的正确武装政策和对敌斗争策略;逐次执行了十大政策,尤其是土地政策,发动了基本群众;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在对敌斗争上,以武工队深入敌占区,保护群众利益,推行革命的两面派政策,合法与非法斗争相结合,发动政治攻势,瓦解和争取日伪势力,繁殖了敌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