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页)
往往是她大嘴一张,整个美国都要从
沙发跌到地板上。
象她这样以“政治不正确”为荣的人,自然敌人满天下。民主党人、自由派、有色人种、穆斯
林、穷人、女人都难以对她产生好感。去年她去某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两个大学生干脆向她
砸了两块饼。据说著名的自由派演员肖恩·潘有一个科尔特娃娃,专门用来灭烟头。相信科
尔特吃早饭的时候,一打开报纸,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我希望科尔特这个婊子死在阴
沟里,而且死得很难看,最好死后还有无数老鼠来吃她的内脏”。不过以她的心理素质,估
计还能心情愉快的接着把早饭吃下去。
就连共和党派、保守派、右翼势力很少公开支持她。很多保守派表示,科尔特事实上伤害了
保守派的事业,就算他们同意她的一些基本观点,也不同意她那种充满仇恨和恶意的腔调。
很多保守派刊物取消她的专栏,说她实在是
“越界太远”。
但是如果你以为科尔特因此而活得可怜兮兮,那就大错特错了。她的“辛迪加专栏”,有上百
个网站给链接。她的五本书,除了第一本,都曾荣登《纽约时报》的最畅销书目。最近的这
本《无神论》,上市第一周就卖了近
5万册,成了当时“非小说类”的销售冠军。究其原因,
我估计左派买她的书,是可以抱回家拿放大镜找漏洞,右派买她的书,是因为私下里很窃喜
还有这种
“傻大姐”,敢于站出来说出他们自己不敢说的“心声”。何况如果你剥去她那些刺激
性的语言,认认真真去读她写的东西的话,会发现其中也有不少理性和智慧的成分。
估计科尔特以前也没有这么“骠悍”,后来写的越多,得罪的人越多。得罪的人越多,被骂得
越多。被骂得越多,越充满了愤恨。弄到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脱掉所有“政治正确”
的外衣,来个思想的“裸奔”。懒得忸捏了,懒得话说一半留一半了,懒得笼络人心了。我就
是骂你怎么着吧?!这不还是美国嘛。这不还是有保护言论自由的第一修正案嘛。
也就是从这一点来说,科尔特也有她的可爱之处。虽然她的大部分观点都极其反动,但是她
这份既不媚俗、也不媚雅的勇气,却难能可贵。要知道在美国的知识界、媒体界、城市精英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界,自由派的声音的确是占压倒优势的。她一个本来完全可以靠色相傍大款的美女,楞是脱
了舆论的高跟鞋、卸了政治正确的妆,在一个温文尔雅的言论世界里一往无前地裸奔,也算
是英勇无畏了,只不过正如中国老话所说,很多时候,无知者最无畏。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愤青”的下场
诚如在中国社会,大好形势怎么也杜绝不了那么一小撮“愤怒青年“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碗来骂娘,美国社会也充斥着很多这样的愤青。他们忿忿不平的事有很多,比如他们对
一种叫资本主义的事物经常嘀嘀咕咕,又比如很想把白宫那位老念错别字的先生送回老家,
他们说将抽大麻非法化是变相的种族歧视,而且心系第三世界国家的血汗工厂,说什么也不
买耐克鞋。
天下太平时,美国愤青们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他们大多衣冠不整,失魂落魄,龟缩在一
些波西米亚式的咖啡馆里发发牢骚,最大的安慰大约是读读马尔克斯或者阿多诺,遥想
60
年代,人们抓革命促生产,粪土当年万户候。
但是打起仗来就不一样了。伊拉克战争快打响时,美国举国愤青,上下出动,隔三差五
跑到大街小巷上反战,一颗颗愤世嫉俗的心终于找到了艳阳天。在愤青根据地纽约、旧金山
等地,成千上万的愤青们从城市各个角落涌现出来,相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