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页)
不那么枯燥,便仿照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原型,每日给她讲上一个时段的故事。
长乐公主颇有乃母之风,对经史子集很有兴趣,何况李承训讲的故事光怪陆离,简直闻所未闻,想所未想,好听死了,什么《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等等。
可是李承训穿越前又没有特别去记这些故事,讲了几个经典的,便说不出来了,好在他是历史研究者,历史知识极其丰富,便开始讲那些中华典故。不过,唐朝以前的他不讲,因为这长乐公主虽然年纪不大,也是饱读诗书,讲她知道的,那多丢面子。为了维持自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光辉形象,他尽讲些后朝历史,却是改头换面了一番。
比如讲到岳飞大战金兀术,开篇即说:某朝,外族入侵,有员中土天朝大将,名叫岳武穆……
可故事再多也有说完的时候,这两个月搜肠刮肚,已经把知道的故事讲的差不多了,突然灵光乍现,“何不给她讲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他真佩服自己的这份歪才。
前几天正讲到《石头记》紧要处,黛玉葬花,他便有意逗弄公主,突然停住不讲了,表示以后每日只讲一个时辰。
无论长乐公主怎样哀求,他就是不肯多讲,气得温柔矜持的小公主拿起枕头摔他,使劲用手拧他,可他就是不说。
紧接着,就发生了长乐公主与长孙冲争吵,长孙皇后呵斥小公主,而公主也知道一个月后正式下嫁的事情,便生起病来。
李承训当时虽不知公主因何生病,为何难过,却知她听故事听到紧要处,已断了几天,想想既然不得见面,何不把故事写将出来,让侍婢读给她听,至少能缓解病时的心情。
长孙皇后当然也被故事吸引,却也读出了李承训蕴藏期间,规劝公主要勇敢坚强的情谊,便默许了李承训与长乐公主的这种交往,但却特意委婉的向李承训表达了公主大婚的势在必行,已断其念想。
李承训聪明,自然明白,于是乎三人达成了默契。只是他觉得一个月后小公主即将出嫁,他总不能让公主惦记着半个故事出阁,便急于把故事讲完,这不,累倒了。他已不是当年的李承训,内力惊人,可以数日不眠不休。
现在,公主的话已经是半挑明了,尴尬得李承训觉得很无力,他见公主的眼睛像两个大核桃般红肿,不知又哭了多久,面颊也明显得瘦弱了,“公主!”李承训干咽了一口唾沫,“我是你的新朋友,又受了这么大的伤害,所以你关注我更多一些,别乱想,长孙公子很适合你。”
“我喜欢你!”长乐公主突然抬起头来,目光直直地看着李承训,眼中透出一抹期待。
“啊!”李承训惊呼出声,他万没想到长乐公主敢直接宣之于口,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头上豆大的汗珠已经流淌下来。
第十七章 公主出嫁
“啊!”李承训听到长乐公主表白,脑中一片空白,与她大小眼相瞪,一切处于静止,只能听到两人急促的呼吸之声。
纵观古代历史,唯独唐代公主所受到的束缚较少;她们的婚姻生活内容比较丰富,再婚、出轨现象较为常见,典型实例如太宗高阳公主与唐三藏高徒辩机和尚私通;如高宗皇帝的太平公主休夫再嫁等等,不胜枚举。
有人说这是李家血脉里的遗传因子在作怪,其实不然,因为在唐初整个宫廷社会,不仅是李家如此,整个上层贵族都是如此。
李承训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唐代统治者的开明与开放,虽然由此导致了宫廷内外yin乱不堪,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思想之自由,才造就了当时通融中西,奢华繁茂的世界性的大都市—长安。
细观其后的诸朝历代,如闭关锁国的弱宋,常年偏安一隅,半死不活;禁锢汉人的大元,内耗不断,百年不到便被逼回大漠;曾经七派郑和下西洋的明成祖朱棣,再封锁海禁之后,断送了永乐盛世;“伟大”的满清帝国,因其闭关锁国,令中华历史倒退,更一手促成了近代百年屈辱,百年血泪。
“哎!”还是长乐公主当先一叹,“你怕什么?我只是说出来,心里好受多了,不说,怕是没有机会了。”
李承训看着她幽怨的神情,不知该如何出言安慰,便也随着叹了一声。
“我知道你不喜欢我,喜欢的是牢里的那位姐姐,你放心,父皇已经答应我放她出来了!”
“什么?”李承训惊呼出声,身子如僵尸般从床上弹了起来。
“看看把你高兴的!”长乐公主一阵气急,跺脚起身便要走,想想他是为使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