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血虚共列有27 味药,其中有的易得,有的
难觅,有的价昂,有的价贱。处方时,既要根据病证的需要,还要考虑获取
药物的实际可能性及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李时珍建立“百病主治药”的分
类,用心极深。
3。关于“药物归经”分类法
李时珍除了以药为纲、以病为纲的分类法,还创立了药物归经分类法。
即将药物和病证结合起来,阐明每种药物进入人体,归入哪一经,便于辨证
用药。
中医学把人体脏腑功能机制分为十二经。李时珍把药物归经性能也分为
六阳经、六阴经。《本草纲目》的许多药物,都注明归经属性。如:
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校点本第二册,第854 页)
茺蔚子,味甘、微辛、气温、阴中之阳,足厥阴经药也。(校点本第二
册,第952 页)
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校点本第二册,第771 页)
前胡,味甘辛,气微平,阳中之阴,降也。乃手、足太阳、阳明之药。
(校点本第二册,第790 页)
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校点本第二册,第1278 页)
以药物归经解释药物功效及主治的思想,首先是以药物自身性味特征为
根据,同时继承发展了《内经》以来医家坚信的“五色、五味入五脏”的理
论。故李时珍说:“药具五味,备四气”,”五味入胃,各归其本脏。”《校
点本第二册,第839 页)
李时珍用归经理论解释药物的主治功效,更能令人信服。如解释钓藤败
火的原理说:
钓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痛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钓藤通心包
干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
——《钓藤·发明)校点本第二册,第1320 页
除了讲药物归经之别,李时珍还强调药物属气、属血的区别。把人气分
之药,与人血分之药加以区别的目的,在于使药物主治的范围更加具体明确。
李时珍分析大黄的特性说:
大黄,乃足太阳、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凡病在五脏血分者,宜用之。若在气分
用之,是谓诛伐无过矣。
——《大黄·发明》校点本第二册,第1117 页
可见,明其归经,又明其血气之分,对一种药物的使用,才能准确无误,以
入血分之药,治气分之病,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李时珍认为药物虽按归经分类,但不可泥一。由于君臣佐使配伍不同,
可以改变药物归经去向。如常山、蜀漆,“得乌梅、鲮鲤甲则入肝,得小麦、
竹叶则人心,得秫米、麻黄则入肺,得龙骨、附子则入肾,得草果、槟榔则
入脾。”(《常山·蜀漆·发明》校点本第二册,第1151 页)
每一种分类方法,都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它只突出药物的某一方
面的特性或属性,而这些特性或属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单方使用或
在复方中使用,功效大不相同,故只凭分类,不足以全面认识药物的特性与
主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谓存乎一心,当然不是指主观想象,而要以
客观事实及客观规律为依据。不同的分类,无非便于人们在实践中掌握和运
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三、分析与综合
任何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方法。李时珍也
不能例外。分析方法的特点在于把整体的东西,分解为若干部分,然后对每
一部分作深入研究,从而肯定每个局部的性质、特点、作用。综合方法的特
点,是把已经分析过的局部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论断这个整体所固有的功
能、特性。综合要以分析为基础,没有透彻的分析,不可能有完满的综合;
分析要以综合为依归,先有分析而无综合,则见树不见林,使分析流于烦琐。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既重分析,又重综合,尤其重二者的辩证统一。《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