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那便给你起个名字,看你这般瘦弱,以后唤你小竹罢。”李佑很果断的说。
“是,谢老爷。”
“去院子洗洗脸!收拾利落了。”李佑终于忍不住一个小姑娘蓬头垢面的形象,指着院子里的大水缸说。
“是,老爷。”小竹起身道。
两声老爷叫的李佑骨头轻了几两,开始指派任务道:“老爷我要去衙门办差。东房里有米菜,晚上煮饭做菜,等我回来吃。”他这破院子,只有两间房,西边的一间充当卧室兼客厅,东边的是厨房。
黄昏时候,李佑回来见院落、屋里都打扫的干干净净,饭菜都煮好摆放在桌子上,十分满意。小姑娘洗刷整洁,不显得那么邋遢了,大概也熟悉了环境,亦不再怯生生的。
李佑放下碗筷,小竹殷勤的拿起茶杯倒水递过来,让李佑很是安逸。考虑着下次发了工钱给她买身像样的衣裙,省得浑身如此破烂出去丢他李家的脸。
添了一张嘴,每月一两银子工钱很紧张啊,幸亏家里时不时给送几斗米,勉强维持得住。为提高生活质量,要设法赚些银子了。李佑正胡思乱想间,忽然见小姑娘脱了鞋袜,往他的床上爬去,吃惊的叫道:“做什么呢?”
小竹很傻很天真的说:“听隔壁阿叔讲,在城里当婢女,晚上都要和老爷一起睡觉的…”
李佑以手抚额,叹道:“我家没有这个规矩。”就是有这个规矩,他对这种营养不良的、干巴巴瘦瘪瘪的、只有一双大眼睛能看的豆芽菜也没有兴趣。
最后,拼了两张椅子,搭着木板,让小竹在厨房安歇。李佑的预算支出又多了一笔:需窄床一张,纱帐一套。头痛,两项加起来这最差的货色没几钱银子也买不了。
实在养不起,就丢回家里服侍母亲去罢…李佑不负责任的想。
这几日李佑的征收欠税任务完成的不是很好。别的那些个差役都是横征暴敛、敲骨吸髓的老手,李佑这种灵魂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新鲜人始终做不惯这样的事情。
封建王朝的皇粮国税,收起来是天经地义的,欠税后果很严重。但欠税的人家多半都是有什么凄惨遭遇的人家,李佑总是不落忍,使不出狠毒手段便收不上银子。
他能买一个小竹,在别人眼里是做了善事救了一家,但能买十个一百个小竹么?就连张三李四两个帮役都有些怨言,抱怨跟着李佑赚不到什么好处。
现实总是让人无奈,李佑习惯性的想逃避现实,眼不见心不烦。但身负差使,岂能说逃避就逃避?公堂之上陈列的大板子也不是摆设,这是领教过两次的。
苦恼之下,李佑找黄师爷诉苦。
黄师爷听后叹道:“胥役之横暴,路人皆知,故本朝规定无事胥役不得下乡。但又不得不用耳,不收粮税,朝廷以何用度。”
“老先生救我,免掉我这收税差事如何?”
黄师爷心生一计,便对李佑道:“李差役是会读书写字的罢。”
李佑简直想翻白眼,暗道小爷我诗词传遍全城了,你还问我这等问题,“自然会得一些。”
黄师爷抚掌笑道:“妙哉,读书然后明理,古人诚不欺我。”
老先生说的什么糊涂话?李佑莫名所以。
黄师爷又道:“吾已有主意了,李差役暂且静候佳音。”
这句话是懂了,李佑拱拱手退下。
黄师爷没有食言,向东家陈知县禀报道:县衙差役李佑,感县尊教化,近日渐读书明理,长存仁人之心,行差执事大违本心,不堪目睹生民困苦。可免去差役,转为六房书吏,以全其心,彰其行,并以奖掖知上进者。
黄师爷这理由真的很政治很玄幻,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人治”的精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白了这意思就一句话:李佑现在也算半个文化人了,还是去当差役有点暴殄天物,不如当文员吧。
陈知县判道:准!可擢典史。当然,正式的吏员要报到朝廷的,不过虚江县此时有个吏员缺额,直接用李佑补上了。
一报一准间,李佑身份便由衙役成了小吏,这当然是非常可喜的变化。虽然衙役和小吏常并称为胥吏,但其实不完全是一码事。衙役是属于粗人、贱役,市井之流。而小吏怎么也能算半个文化人,玩笔杆子的,天然就比衙役身份地位高一些,名声上更比衙役上得了台面,虽然干的龃龉事情比衙役少不到哪去。
想当年…也就是汉唐时代,小吏升大官的例子很不稀罕,直到宋代,官吏分流,小吏才成了沉沦下僚的底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