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4 页)
前,移动芯片的设计者更注重“速度”与“性能”,因而CPI(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Cycleperinstruction)的提升被视作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而今,随着产业趋势和用户需求的转变,芯片设计者越来越关注“综
合性能”与“能耗”,所以CPI/Power(能效比,性能/功耗)日益成为衡量移动系统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方面,移动核心硬件的研发思路正由“性能至上”向“能效比至上”嬗变;另一方面,移动CPU应整合DSP(数字信号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单元)和多媒体功能,拥有更强劲的多模通讯能力和媒体处理能力。目前移动产品在能耗方面还难尽人意,较理想的状态应是,待机时移动产品整体功耗小于1毫瓦/MHZ,CPU功耗小于毫瓦/MHZ。移动产品的电池系统应当能够持续十数日乃至数十日并支持复杂应用——不仅是打电话发短信,还包括视音频欣赏等娱乐应用和PPT播放、Word文档编辑等商务应用。未来的移动元件将朝向多元功能、超低功耗的方向发展,这需要我们开发出新的可移动电源和更高效的电源管理体系。
其次,软件领域的趋势则可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融合。数字化+IP化(也即互联网统一联通格式+统一数据格式)使得移动、PC、互联网、服务器技术和应用相互“渗透”。基于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开发的应用将可在手机上通用,包括API层次、文件格式、通讯协议等均能实现相互兼容。“融合”还体现在操作系统的进化上——从最初的“无系统”到“仅提供简单通信应用的封闭式系统”再到“开放式的、可实现各种复杂多媒体应用的智能操作系统”,通过融合PC、网络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MP3)的功能特性,移动产品被赋予了更强悍的能力——无论是性能、连接性,还是显示、存储及媒体处理功能。此外,融合还将体现在多模式支持(Multi…Model)及可升级式界面(ScalableUI)上。现今,手机仍存在输入、输出不够“自然”的问题。但很快地,新设备将融合语音、手写(数字墨水)、摄像(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