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东方的晴空之上。这时候他们才发觉因为走得匆忙,大家只带了防身的弓箭、斧钺,谁也没有带吃的东西,只好翻身下马,从大道拐向路边,在野地里寻找可以用来果腹之物。
还是仲雍眼尖,最先发现了一大片苦菜。于是,大家也顾不得什么身份等级,一齐动手,连挖带拔,不一会儿就堆起了一座苦菜的小山。
大家把这些苦菜在河水里洗了洗,也没有灶台和陶釜,只得生吃。也许是因为饥肠漉漉的缘故,这些苦菜在他们的嘴里的味道竟然比糖还甜。
吃饱了苦菜,喝足了河水,一行人继续赶路。他们又过起了从前的渔猎生涯,下河捕鱼,上山打猎。这一天爬到一座山顶时,天已大黑,古公擅父决定天亮再走,一行人便找了个山洞栖身,并在洞口点燃了一堆篝火,以防备野兽的侵袭。
早上醒来后,古公擅父钻出山洞,眺望远方,突见一脉远山横亘天际,山间有缺,山下是一片辽阔的荒原,一条小河边散布着百余户人家,似是一处聚落。
古公擅父招呼众人收拾停当,牵马走下山来,待来到聚落处,在一座井台边提水饮马,忽见一个高高大大、壮壮实实、梳着一根又粗又黑长辫子的白衣少女赶着一群雪白的绵羊姗姗而来。古公擅父连忙迎上前去,问道:“请问姑娘,这里是什么地方?”
白衣少女并未惊慌,而是好奇地上下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中年男子,大大方方地回答:“远处那座有缺口的山叫岐山。这里是周原。”
古公擅父站在水井边,放眼望去,只见荒原上阡陌纵横,加上略成方形的聚落,活脱脱一个“周”字的形状。
古公擅父又问:“姑娘贵姓?属哪一个氏族?”
少女回答:“我姓姜,我们属于羌族。”
仲雍兴奋地插嘴道:“我们原来是亲戚呀!”
少女有些诧异,问:“我们是什么亲戚啊?”
仲雍炫耀地说:“你不知道吗?我们的老祖先后稷弃的母亲也姓姜,名字叫姜(女原)。”
少女也兴奋地说:“是吗?我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过姜(女原)生后稷的故事,没想到你们就是弃的后代啊!”
古公擅父笑着点点头。
少女忙问:“那你们到这儿来是走亲戚的了?我带你们去见我们族长。”
古公擅父说:“好啊,就请姑娘前面带路吧。”
“好嘞!”少女脆生生地答应一声,随手甩了个响鞭,让羊群掉过头,带着古公擅父他们往聚落里走去。 。。
五
古公擅父带着两个儿子和族里的几个老汉来到周原后,暂时在姜族聚落的边缘搭了几个窝棚栖身,并在窝棚旁开垦了一片荒地,撒上了这个季节适宜种植的作物种子。又向姜族的族长借了些粮食,平时在山林里再打点猎物,勉强能够维持生计。好在姜族族长十分好客,经常把他们请去饮酒,改善一下伙食。一来二去,姜族里已经有几个姑娘看上了古公擅父和他的两个儿子太伯和仲雍,而古公擅父和太伯都不想抛弃自己的结发妻子,只有仲雍还是单身,挑来选去,还是觉得族长的大女儿太姜最可爱,没事就往族长家里跑,帮着干这干那。族长也看出了仲雍的心思,私下里让自己的婆姨问问女儿太姜对仲雍印象如何,谁知太姜并没有看上仲雍,而是看上了仲雍的父亲古公擅父。族长得到了这个信息后,踌躇了半天,最后还是鼓足勇气,正式向古公擅父提了出来。古公擅父推说自己已经有了婆姨,两个儿子都比太姜年龄大,怕委屈了太姜。可太姜却一根筋,非古公擅父不嫁,这可难为坏了她的父母和古公擅父本人。因为古公擅父也看出了儿子仲雍的心思,有心想成全儿子,无奈太姜对自己情有独钟,使古公擅父左右为难。不答应吧,怕和姜族搞坏了关系,不利于在周原立足。答应吧,又要得罪自己的婆姨和儿子。想来想去,只好施行“缓兵之计”,答应姜族族长待明年初春河里的冰还没有化开的时候迎娶太姜。太姜得了信,心里十分高兴,从此把自己看成了古公擅父的婆姨,经常跑到他们住的窝棚里,帮古公擅父和他的两个儿子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惹得仲雍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天,古公擅父他们正在地里耕作,远远看到从山上下来些人。开始,他们以为是狄人又追过来了,心里十分紧张,立刻停下手里的活,拿起随手携带的弓箭,准备迎战。可又过了一会儿,当他们看清来人中既有青壮年,又有老弱妇孺时,不禁松了一口气,以为是哪个氏族路过此地。直到古公擅父和太伯在人群中认出了自己的婆姨后,不禁大喜过望,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