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林黛玉手下根本没有什么得力的人,要是林忠真的留下帮她,那么林黛玉可就是如虎添翼了,她可是真心得希望林忠能够接受自己的请求,在等待林忠的回答的时候,林黛玉心中七上八下,感到有点紧张,生怕林忠拒绝。
林忠想了想说:“姑娘既然看中我这把老骨头,那么我就再为姑娘为马前卒效劳一段时间,只是姑娘现在就要离开贾府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和琏二爷说,琏二爷可是不敢也绝对不会让姑娘走的,若是偷偷离开的话,只怕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到时贾府动用官府的力量来寻找姑娘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林叔尽管放心,我暂时不会离开贾府的,毕竟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就这么冒冒失失的离开太鲁莽了,就算要离开也要一切都准备好才能离开,否则连个落脚之处都没有,虽然不至于流落街头,可是我也不喜欢住在旅店里。再说当初我是由贾府的邀请堂堂正正的走进贾府,我也没做什么亏心事,离开的时候我自然也要在贾府所有人的目光中挺胸抬头光明正大的离开。”听见林忠愿意为自己做事,林黛玉由衷的高兴,赶紧说。
虽然林忠答应留下,林黛玉也知道这个是有条件的,他不会跟着自己进府,不过林黛玉觉得这样也好,林忠留在府外安排其他的事情,这是一步暗棋,发挥的作用甚至比把林忠放在明面上还好。
跟着林黛玉和林忠又商量了一些事情的细节,彼此的联系方式等等,林黛玉给了林忠一万两银子,就放手,声称今后所有的事情全都托付给林忠,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面对林黛玉的全盘信任,林忠也表示绝不会辜负林黛玉的信任,一定会把事情安排好。林忠和林黛玉敲定了所有的事情,林忠看到自己在林黛玉房中耽误的时间已经太长了,不在过多停留,告辞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林忠的去留问题上我思考了很久,原来想让林忠离开的,后来思考了很久,将原稿推翻,决定让林忠为林黛玉所用,毕竟像林忠这样的一个人留下帮助林黛玉可是有大用的,甚至林黛玉因此嫁个普通人的想法都可能实现。
剥丝抽茧知真相
送走了林忠,林黛玉回房,目光落在林如海托林忠送过来的小匣子上,轻轻一叹。走上去,拿起匣子,将里面放着的三本书拿出来。轻敲匣子,发现匣子底部的声音和四壁的声音不太一样,而盒盖却没有这种现象。盒盖和底部都是中空的,相对于底部的平直,盒盖两面却是弯曲的,但是明显盒盖的机关要比底部设计的更巧妙,就算能够发现底部的,想发现盒盖的秘密却比较艰难,而如果不按照独特的开启手法打开这个机关,夹层里的东西就会被毁掉,而这两个机关开启的手法却不一样,设计这个匣子机关的人真是匠心独具。
林黛玉轻抚上匣子的盒盖,陷入沉思,从刚才林忠的话中可以得知,林忠也只是知道这个小匣子底部的秘密,并不知道这个盒盖里也藏有秘密。林黛玉相信林忠并没有隐瞒,而且东西已经全都在林黛玉手中,林忠也没有隐瞒的必要。
看来父亲对身边的林忠虽然表现的是最信任,可是还是有防备的,只让林忠知道其中的一个秘密,而将另外一个秘密隐藏。不是有人说过说谎的最高境界就是“十句话里九句是谎言,再加上一句真话就能够骗过大多数的人”,而林如海则是“十句话里九句都是真的,只有一句是假的,岂不是能骗尽所有的人”,从林忠忠心耿耿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了,就是林如海这一番表现,当年的救命之恩,加上“全然的信任”骗得林忠掏心掏肺。只是可惜,可惜,林如海内心深处却并不是这样。
就如同整个林府的财产分配一般,明面上的财产分配不过是个“障眼法”,就算大家争个头破血流也无所谓,在林父看来,身为大家闺秀饱受诗书熏陶,又没有经过世事的林黛玉对于这些钱财是不会放在心上,因此对于别人分多分少都不会在意,而其他人的争产则可以让林黛玉清楚地看清这些人的嘴脸。尽管林黛玉不是像林如海所想的那样诗书礼仪之家出身那么的清高,对钱财不屑一顾,可是她却的确对于分给别人的钱财不感兴趣,从而最终达到了林如海费尽苦心安排之后的目的。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说的可是一点都不错,林如海虽然是不是那些贪赃枉法,恨不得“刮地三尺”的官员,可是也不是清廉如水的官员,宦海沉浮二十余年,要说没有积攒也的确说不过去。众所周知盐铁重利,而且是国家专卖,身为巡盐御史的林如海只要手稍微松上一松,从手指缝里淌出去的就够那些贩盐的大商贾吃喝一辈子了,这些人怎么会不好好巴结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