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页)
呢?若是自己出于情分承诺等等不去吞并这些封邑,等到别人并吞了赵氏的土地人口,变得强大起来,会不会反过头来对付魏氏?
士为家而劳,卿为族而禄,正是晋国衰落的原因,然而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却逼得士只能为家而老,卿只能为族而禄,因为如果不是如此,等待他们的就只会是灭亡。
韩虎这个时候也有点反应过来了,赵无恤方才开口和他要城池,是为了自己带着赵氏军卒北上和燕国拼命的补偿,毕竟赵氏北地丢失了不少城池土地,这会儿赵氏要与燕人拼命,作为他身后的韩氏拿出一部分土地来,也是应该的。
还没等韩虎说话,赵无恤已经再次开口,道:“我的第三道执政令,是韩氏、魏氏立刻集结全部力量南下攻打智氏。”
赵无恤这么一说,韩虎才反应过来,智氏这个大患还在,这段时日他们日夜忧心北地军报,忧心燕人南下,竟是有些忽略了南面的智氏。
赵无恤淡淡道:“我们杀了智瑶,瓜分了智氏家族的主力,已经与智氏一族势成水火,没有和解的可能了,燕人不傻,燕君不傻,夏瑜也不傻,智氏的族人也不傻,若是他们此时联合起来,来一个南北夹击,我们韩赵魏三族,就成了瓮中之鳖。”
智氏的封地在晋国最南,燕国在晋国以北,韩虎、魏驹听着赵无恤声音平淡的分析,背后尽是惊出一片冷汗。
赵无恤接着道:“我第四道执政令,是马上派人出使齐国,鼓动齐国北上攻燕。”
魏驹一听这个命令,皱眉,道:“齐国会帮我们吗?我们和齐国一向不对付,刚打完一场,齐国会帮我们吗?”
赵无恤道:“齐国与我晋国势成水火,当然不会帮我们,但是齐国与燕国也一样是死敌,燕国的易水旧都被齐国人攻破,燕国此番南下又把故土夺了回来,大破齐军,晋国与燕国都是齐国的死敌,我们现在派使者入齐,要做的就是让齐国去打燕国这个死敌而不是掉头来打我晋国。”
魏驹眉头皱得更紧了,道:“这……话虽如此,但齐国真的会上当吗?”
赵无恤低头看着掌心,道:“不知道,可是如果齐国也加入攻打我晋国的行列……”,后面的话,赵无恤没说,可是韩虎与魏驹却都明了。
颁布了这三道执政令,赵无恤便整军备战,号令赵氏兵卒,父子皆在军中者,子留,父归,兄弟皆在军中者,兄留弟归,全军精简,只留下两万精锐,且多数是骑兵,北上抗燕去了。
去时,韩虎也好魏驹也好,都没注意到,赵无恤抱走了那个装着智瑶头颅的木盒子。
赵无恤的命令传到魏地,魏氏此时的嗣卿魏斯立刻传李悝和正弟魏无忌前来商议。
这么多年来,魏斯虽然仍是嗣卿,可是魏氏的许多事情已经渐渐交到他手中打理,魏斯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干,将魏地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纷纷称赞魏氏嗣卿的贤德,而这份良好的理政成绩中,李悝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
此时魏斯将赵无恤的命令与父亲的书信给李悝和自己弟弟魏无忌传阅,李悝阅毕,面色满是忧虑,道:“我魏氏封邑与智氏相接,这段时间以来,有不少消息传来,智氏上下自从接到智瑶被杀的消息,悲愤非常,在智瑶之子智宽的带领下,集结全部力量,日夜严防死守,准备拼死抵抗,这……哀兵难胜,若我们此时攻打智氏,损耗必大。”
魏无忌将手中的信函转回给长兄魏斯,同时听到李悝的话,神色也显忧色,道:“话虽如此,但是不得不尔,正如赵伯所说,若是我们不攻打智氏,以此时情势,我韩赵魏很可能会面临被人南北夹击之势,成了瓮中之鳖。”
魏斯听了李悝与魏无忌的话,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将话题一转,道:“还有一件事,父亲来信要我们物色一个出使齐国的使者。”
李悝眉头皱得更紧了,道:“难,要说动齐国攻燕而不攻晋,此时我晋国情势,哎,实在禁不住齐国再来攻了,这出使人选,必须要慎重,要能担大任。”
魏无忌看了眼李悝又看了眼魏斯,道:“大兄心中,是不是已经有人选了。”
魏斯道:“有个人,这几年多得他,楚国人才没有空北上骚扰我晋国。”
这么一说,李悝立刻都就反应过来了,道:“嗣卿是说,申子离?”
魏斯神色不见喜怒,道:“这几年,多得申子离,楚国内乱频繁,越国多次侵扰楚国,楚人不得空闲北上,我魏地也因此受益良多。”
李悝听得魏斯此言,心中感慨,魏斯当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