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是奸臣的行径,是因为其中包藏着险恶的用心。正是这种用心,才导致了汉朝管理秩序的全盘崩溃。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的这个乱世。但这个乱世,并不是不可以挽救,而是缺少一个有爱心、有力量去挽救它的人。
董卓进京之前,人们曾经对他抱有很大的幻想,但他让人们失望了。王允用连环计诛杀董卓之后,人们也曾经对他抱有很大的幻想,但他还是让人们失望了。曹操刚刚把汉献帝接到许昌的时候,人们也曾经对他抱有很大的幻想,但他再一次无情地把人们的美好愿望砸得粉碎。
“挟天子而令诸侯”这种奸臣的行径,其实并非始于曹操。第一个“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就是这个董卓。董卓死后,他的两个部将李傕、郭汜兵犯长安,也同样有过“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故事。但是,董卓和曹操的结局却很不一样,董卓因为“挟天子而令诸侯”落了一个暴尸街头的下场,曹操却因为“挟天子而令诸侯”成就了他的魏国政权。今天的人们之所以盛赞曹操雄才伟略,不过是以成败论英雄罢了。
董卓和曹操挟持的,是同一个天子,就是东汉的末代皇帝汉献帝。汉灵帝驾崩之后,最初是由他的另一个儿子刘辩继承的皇位。董卓进京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掉了汉少帝刘辩,改立汉献帝刘协。那么,董卓为什么不选择汉少帝刘辩、却选择了汉献帝刘协呢?大约有这么几个原因:
1、董卓比较喜欢刘协,认为刘协比刘辩更聪明、更乖巧。
2、刘协比较年幼,只有九岁。刘辩却已经到了青春期,虽然懦弱,却不容易驯服。相比较而言,选择刘协就可以达到“贪孩童以久其政”的目的。
3、先皇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更喜欢刘协,董卓刚好与董太后同姓,可以冒认皇亲,以外戚的身份专政。《后汉书…董卓传》中说:“卓自与太后同族,有废立之意。”
4、废立皇帝能够立竿见影地树立自己的权威,达到震慑天下的目的。
董卓废掉了汉少帝刘辩,随后用毒酒杀害了他。汉献帝刘协以傀儡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让董卓意想不到的是:全国各地的地方势力根本不承认董卓专权的这个新政府,反而责骂董卓是罪大恶极的国贼。
董卓既然是国贼,他改立的汉献帝当然也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大汉王朝的管理秩序顿时全盘崩溃,形成了群雄并起、争霸天下的战争局面。曹操写了一首诗,题曰《蒿里行》,用一种素描的写作风格,记录了当时的混乱状况。诗云:“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义士,指的是从各地起兵###董卓的军阀势力。他们在孟津会师,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结成盟军,公开挑战那个董卓专权的新政府。“初期会盟津……军合力不齐。”这些所谓的义士啊,因为各有各的想法,致使盟军的军事行动不能协调一致,形成了各自观望的局面。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讲 东汉末年的两种渔夫(4)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3、关东盟军的旗帜下面,是一颗颗争夺势利的野心。对于同样野心勃勃的袁绍和曹操而言,这是他们解决不了的管理难题。
54、尽管曹操在他的诗中感叹过“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的残酷现实,但他的管理理念与其他军阀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不同。
为什么关东联盟会形成各自观望的局面呢?有几个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时政治形势太复杂。他们以天子秘诏的名义###董卓,以显示盟军的正义性。可是,###董卓,又意味着他们否定了董卓改立的汉献帝。如何看待汉献帝的地位,成了当时最扑朔迷离的政治难题。
第二个原因,当时汉献帝和董卓在一起。攻势太猛烈吧,必然对天子不利。不顾天子的死活吧,又会陷入不义的境地。毕竟,国家需要一个天子,需要一个领导人来象征它的存在。他们还不能公开地否认汉献帝的合法性,否则局面就会更加不可收拾。
第三个原因,在盟军声势浩大的压迫下,董卓竟然下令将洛阳洗劫一空,然后挟持着汉献帝迁都长安。洛阳当时大约有60万居民,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竟然被董卓焚毁成了一片废墟。谁来为这件事负责呢?这是一个大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