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其实晋王爷这个人并不讨厌,说话间总透着轻快,让人很好接触,就是说话不顾及别人感受,什么叫做借你玩玩儿嘛,我又不是玩偶。萧艾冲朱棡不注意,翻了他一个大白眼儿,不过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可以出去玩啦。
“那三哥是打算带萧儿去哪儿?”
“你这北平连接着草原,我带她去骑骑马,如何?”朱棡挑着眉毛,望着萧艾。
“她马术不精,和你比不得。”朱棣转了转手上的玉指,不再看他。
“那正好,我教教她。你忙吧。”
说着不等朱棣答应,拉着萧艾出去了。
“参见王爷。”道衍见晋王拉着萧艾出去了,这才进去。一个和尚模样的人,却拱手作揖。
“王爷,你怎么啦?”
“哦,没什么。你来的正好,本王正想找你呢。”朱棣示意免礼。
“哦?不知王爷找贫僧有何事?”这和尚长得实在不好看,似乎也不难看,有着修道之人的安之若怡的气质,眼神中却多了些野心勃勃的傲气。
“此次进京,结识一些好友,收获颇多,回头再给你细说,眼下倒是有一棘手的事,晋王如今身在本王属地,他明知此时父皇必定严密注意各藩王动向,他却故意跑到本王这儿来,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王爷,贫僧知道您从京都回来,正是为此事而来。”
道衍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明明话语很谦卑,可是无不透露着目空一切的骄傲。他缓缓走到案前,站在朱棣跟前,眯着眼睛,似神秘的说道,“王爷,还记得多年前,贫僧赠给您的白帽子吗?”
“你想说什么?”朱棣知道道衍深知他的心思,所以显得很随意自然,漫不经心地的提起毛笔写着什么。
“如今太子早亡,储位悬空,当今陛下一向提防别人惦记这个位置,先是开国功臣,现在就是各大藩王,二王爷秦王最长,可是他一向爱惹是生非,不尊体制,陛下并不待见,三王爷晋王聪明外露,又喜爱张扬,陛下心里也早有提防,其他藩王倒也没剩特别的,十七王爷,宁王有才情又有能力,论军事也是实力最强的,而您常年镇守边防,根深蒂固,两年前征讨北元,你的才能机智,皇上都看在眼里。所以现在当属您和宁王成为陛下最为注意的对象,而眼下就是最要紧的时刻。”
“那依你有何高见?”朱棣依旧不紧不慢,悠然自得,淡淡微笑,很明显对于道衍之言,他早已料到,也早有了对策。
“王爷早有主见,又何须贫僧多言?”道衍太了解朱棣了。眼神中露出一丝狡黠。
“是吗?”朱棣看了一眼道衍,又继续写着。
道衍顿了顿,似乎明白了什么,笑着说道,“王爷心下早已明白看似这是个成大事的好时刻,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分析到的,陛下也一定想得到,并且做好防范,而且这实在是个暴露心志的好时机,陛下定想观望各位藩王的态度。”
“所以,王爷,此时我们要做到不是进,而是退!”道衍越说越激动,一拳狠狠的砸在朱棣身前的书案上。
眼里完全没有了出家之人该有的淡然,多得是坚定和盛气,睁大的眼睛丝丝血气,无不彰显着他志不在佛,而在一件大事。
十年前,也就是洪武十五年,皇后去世之际,道衍当时还只是个为皇后诵经超度的众多僧侣之一,他却主动找到了朱棣,只用了一句话,就让朱棣兴高采烈,甚至冒着风险的将他带回了北平,而且还做了庆寿寺主持。
“王爷,贫僧想送您一件礼物,一顶白帽子。”
狡黠的眼神和如今一模一样,正是在十年前他就认定了燕四王爷正是成就他大事的人,也只有四王爷。
“你这是什么意思?”
只见道衍沾着杯中的水,一笔一划,无比有力的在桌子上写下一个“王”字,在其头上加了一个“白”字。
眼前这个僧人竟一语道破自己心里最深的抱负,看此人面相,三角眼眶,形如病虎,大有一展威力之势。
从那之后道衍一直跟随着朱棣,朱棣对道衍也有相交恨晚之感,毕竟知他抱负的人不多,能助他实现抱负的人更少。所以,在道衍面前,朱棣并不掩饰隐藏什么。
“王爷,如今储位空缺,陛下最担心的内乱,而更可怕的是同时外患,如果我们借地理之便,消除皇上的忧虑,将手上的兵全都撒出去,确保边疆稳固,既能使皇帝感觉到您在为他分忧,更能表明你无心皇位的决心。岂不两全?”
“派兵镇守边防,实在是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