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1/4 页)
让大家在云里雾里完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上钩,还以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这才是手段。
可以说,这一次把安亲王使唤得滴溜转的经验,让玄烨豁然开朗。他似乎找到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信心。
且让他去得意,转眼就到了清明节,玄烨带着赫舍里和嫡长子承瑞踏上了谒陵之旅。
河北遵化,现代来说离北京还挺近的。但清朝的交通何其落后,赫舍里抱着儿子在马车里晃了老半天都没到,直晃得她觉得骨头都散架了。
这毕竟是她第一次出那么远的门,以前一直生活在北京,作为首都,北京的路相对来说还算平整,同样是马车和轿子,出门没让赫舍里觉得有多难过。
但是这一次,领教了路况的辛酸之后,赫舍里心里宽面条泪,这就是我宁愿在坤宁宫里生根也不愿意出来晃荡的原因之一啊!
眼看清早出门,太阳落山都没走完一半路程,赫舍里无语。承瑞让奶娘带走休息,她和玄烨则到行宫休息。
虽说行宫布置得和皇宫其实也差不多了。但玄烨见她满脸的疲惫,还是略带歉意:“累了吧?累了就早点歇了吧,不用顾念我了。”
赫舍里内心是很想马上洗个澡倒头就睡的,但是听他这么一说,猛然想起一个事儿来:“臣妾还好,只是这一天的舟车劳顿,倒是让臣妾想起了一桩事情。”“什么事儿?”玄烨放下手中的书册望向她。
赫舍里很体贴地走上几步,伸手在他的肩上一搭,不轻不重地替他捏着。一边放轻声音:“皇上可记得,顺治十年,直隶民变的事情?”
玄烨被她捏得正舒服,一听这话,眼睛顿时眯成一条缝,转身看她:“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顺治十年,民变那会儿,你还没出生吧?”
“臣妾当然是没有出生,但臣妾的阿玛当时正是朝廷派到直隶解决民变的官员之一。所以自然是知道一些的。”赫舍里解释道。
“你是在担心我们的安全?你放心,近视不同往日,这种不吉利的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真叫说话的人是自己的妻子,玄烨深知她对自己是不会有异心的。换做是别人这个时候说“民变”二字,没说的,直接拖出去杀了。
赫舍里一愣,不吉利?心说你想哪儿去了?你当我诅咒你啊?“皇上,臣妾的意思是,当年完全是因为旱灾加上蝗灾,导致灾民食不果腹,才会生变。
臣妾想,如果这些灾民被集中起来,乘着旱灾清理河道,修桥铺路什么的,而地方官只要开仓放一点点口粮。满足他们的活命需求,兴许,今天这一路还能更轻松些的。”
没错,以工代赈。这是二战前,美国总统应对经济危机时候采取的办法,中国在之前不一定没有过先例,但却没有人家做得这么有名,罗斯福曾很骄傲地把平安度过经济危机视为二战中美国能拖到不能拖才参战的本钱。
现在,赫舍里把这个意思和玄烨一提。某人立刻皱眉:“赫舍里,你是说……这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以试一试。”
“臣妾也就是这么一说。”赫舍里见他听进去了,言语中自然就退了一步。反而把话题转向了别处:“出来了一天,可把承瑞累坏了,刚才臣妾抱着他的时候,就已经睡过去了。”
“你也是的,我知道,承瑞养在祖母那儿,你见他的次数少,但也不用一出来就抱着不放吧?你这样会教坏他的!”
玄烨不满地说:“承瑞如今大了,你该放手的地方就放手吧。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
玄烨说到这里忽然顿住了,他像承瑞这么大的时候,正是无人看管的“野孩子”一般。
母亲多病顾不上他,父亲眼中只有爱妻爱子,完全没有他。他只能一个人在外面晃荡。想起往昔的情节。玄烨的脸色有些不愉。
赫舍里焉能不知他心中所想,微微叹了一口气,原本搭在他肩上的手改为从背后圈抱住他:“都是臣妾不好,惹得皇上想起从前了。”
玄烨身体一僵,很快释然,伸手握住她交叠的手:“没事,你若累了,先去睡吧。”
赫舍里只能松手,福了福身:“臣妾告退。”出房门,回到自己的临时寝宫,这次出门,赫舍里带了连璧,珍儿,玲儿出来。却把含烟留下了。
见她进来,三人齐齐上前行礼,热水什么的都是现成的,赫舍里把自己扔进水里舒舒服服地泡了泡,换了宽大的睡袍。却并不****歇息,而是披了薄毯靠在榻上看书。
这次自己的那批属下一个都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