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2/4 页)
甲兵学校、美国陆军参谋大学学习美军的管理方式。
他曾出任板门店谈判的翻译。
他跟随国*军撤退到台湾以后,历任装甲兵第一师第三战斗群指挥官、装甲兵第一师副师长、装甲兵独立第四旅任第二任旅长,陆军总部作战计划署副署长、陆军总部情报署署长,军衔擢升至少将。
可谓是功成名就。
如果那三个油料兵没有牺牲,或许他们也会有同样亦或是更好的未来吧?
这便是生逢乱世的悲哀啊。
也是战争的悲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战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悲剧。
在接到油料组的求援后,距离较近又配有工兵的先遣组前去支援,由王亮亲自带队。
在和油料组完成汇合简单了解情况后,王亮便命令工兵开始作业,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内开辟出一条可供卡车行驶的通道。
在向油料组运动的时候,侦察兵发现又零星日军也在向这片雷区靠拢。
王亮提醒负责警戒的战士们:“注意观察四周动态!小心鬼子的狙击手。”
就在工兵们把地雷探测器拿出来排除地雷的时候,枪声突然响了起来。
砰砰
一名工兵应声栽倒地上。
“扔烟雾弹!救人。通知搜索车用机枪扫射!”王亮连忙下达命令。
一望无际的大森林根本无法判断冷枪是从哪里打过来的,狙击手藏匿的地点更是难以确定。
只得通过扔烟雾弹进行掩护,机枪扫射进行压制。
终于通道开辟出来了,烟雾弹也消耗光了。
在撤离的路上,还会不时遭遇到日军的狙击。
稍稍露头,可能下一秒就会被日本鬼子的子弹给击中。
“鬼子的狙击手隐藏在树上、岩边,甚至暗藏在挖空之树干内,非常难以发现。在推进的过程中,我只能让全组火力,由下向上,由左到右,反复扫射,构成大面积火网,掩护人员车辆前进,所以每天的推进很慢。”王亮道。
王亮不会忘记那段难熬的日子。
白天冒着生命危险向前推进。
到了晚上,吃完饭后,最惬意的事情当属拔出皮肤上叮咬的蚂蟥了。
白天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功夫去管这些,被蚂蟥叮咬的滋味可是一点都不好受。
特殊的气候环境,只要稍稍运动,身上的军装就会被汗水给浸透。
衣服充满汗臭味,甚至发馊了都没有办法换洗更换。
那种酸爽,真的是考验一个军人的意志。
为了防鬼子袭击,防蛇虫等毒物袭扰,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上的衣服是不能脱的,浑身上下黏糊糊的,那种感觉很不好。
官兵们依然能够很快入睡,因为白天的工作已经让他们精疲力竭。
这就是在战争年代,一批中**人,远赴异国,为抗击侵略者所做的事情。
就这样,整整五天的时间。
在王亮所指挥的先遣组精确的指引下,战车营迂回成功。
到达瓦鲁班。
王亮介绍道:“瓦鲁班是日军第十八师团指挥部的驻地。靠山临水,一侧为悬崖断壁,前临南比河,水虽不深,但河面宽阔,两岸陡峭,地形极为险要。”
正是因为有险可守,所以师团长田中新一才会把师团指挥部设在这里。
并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构筑阵地,指挥所附近仓库林立,帐篷相连。
沿岸所筑一道道纵深阵地长逾两千米,遍布铁丝网、鹿寨、地雷等障碍。
堡垒星罗棋布,有堑壕沟连,火网密织。
好在战车营是一支机械化部队,进攻的时候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通过步话机,王亮下达作战任务:“坦克排出发,你们的任务是肃清日军在瓦鲁班外围的据点,战车第三连会协助你们。”
要想攻入靠山临水的瓦鲁班,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渡过南比河。
南比河河水不深,河面宽的地方河水只有半米的深度。
但即便是这这样,在没有坦克坡道的情况下,坦克是根本没有办法渡河的。
所以王亮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几名工兵下车在南比河河边进行侦察。
选择出几个渡河点,然后让工兵修建坦克坡道。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王亮他们一下车,自然就成为了日军攻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