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功,被升为掌管宫城外禁卫兵的中尉,后来又被封为建陵侯。此人才德兼备,且又能文能武,在朝廷中挺有威望。
景帝聘请卫绾为皇太子刘彻的老师,称太子太傅。卫绾是个儒者,他是后来独尊儒术的执行者。多才多艺而又忠厚老实的卫绾对刘彻教育了六七年之久,对刘彻的思想有重大影响。后来卫绾调任御史大夫一职,他推荐另一名儒家学者王臧给汉景帝。景帝拜王臧为太子少傅,他是当时有名的儒学大家申公的学生,有着深厚的儒学功底。
皇太子刘彻在宫中接受了多种学术思想的影响。在窦太后控制下的宫廷氛围里,他接受了黄老思想的熏陶;从父皇景帝那里,又受到刑名思想的影响;卫绾和王臧又正式教授给他儒学的精髓。这种纷繁复杂的思想大熔炉,对少年刘彻都有不同的影响,这也是他思想倾向和历史活动呈现复杂多变性的主要根源之所在。
除了向老师学习以外,刘彻还从身边的同伴中学到不少别的知识。有个叫韩嫣的少年,是他小时候的伙伴。韩嫣是韩王信的曾孙,韩王信因受围困而投降了匈奴。公元前166年的春天,他的儿子韩颓当回归祖国。韩嫣随其祖父韩颓当一起到了长安。韩嫣出生在匈奴,精于骑射,而且他走南闯北,多见多闻,尤其了解匈奴的情况。刘彻就向韩嫣学习骑射,听取有关匈奴的故事,增强了抗击外侮的信心。
皇宫是文化的集中地,丰富的皇家藏书和良好的文学气氛,使刘彻自幼便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读儒家经书,也喜欢吟诵辞赋。辞赋是汉代最发达、最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上承楚国大诗人屈原的《离骚》,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混合文体,有文采光华、结构宏伟和语汇丰富的特色。皇太子刘彻十分喜爱这种文体,他对枚乘等人的作品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他后来用这种文体写出了《悼李夫人赋》、《秋风辞》等具有一流文学水平的作品。
几年的太子生活在读书声和马蹄声中匆匆度过了,刘彻已成长为一个英俊少年。他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文武兼备,有胆有识,思想活跃,心境开阔的皇太子,为他未来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丰厚遗产的继承人
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的正月,这是一个阴冷昏暗的早晨,从景帝的后宫中传出嫔妃们的悲声,四十八岁的汉景帝因为生病,撒手告别了人间。他从三十二岁即皇帝位到四十八岁驾崩,一共在位十六年。“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扶立已在皇太子位置上等待了九年的刘彻登上皇帝的宝座,即后世人所称的汉武帝。
刘彻当时年仅十六岁。从一个无忧无虑的皇太子骤然间成为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刘彻不禁有些手足无措。失去父皇的悲哀和登上皇位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刘彻先将父亲的灵柩发葬到长安东北四十五里的阳陵。接着在高祖刘邦时所建的未央宫正殿里,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
刘彻在未央宫正殿的御座上端坐,接受群臣的祝拜。群臣的颂贺声使得刘彻真正感到了皇权的威力。
登上皇位之后,刘彻最不能忘的是帮助他夺储和继位成功的几位至亲。他的第一份诏书就是几张委任状。他先封母亲为皇太后,窦太后为太皇太后,封长公主刘嫖的女儿阿娇为皇后,入主中宫,实现了他小时候“金屋藏娇”的诺言。
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汉武帝又封自己的母舅田汀��浒埠睢⑻锸の�苎艉睢D俏桓矣诿跋盏耐庾婺戈岸�环馕�皆���庖磺卸际钦飧龃蟮ǖ呐�怂�永疵挥邢氲焦�模��钦獯蚊跋盏淖畲笥�摇�
汉武帝把这些人都封了一官半职之后,这才静下心来正视刘家几代人历经六七十年时间给他留下的这份遗产。
汉高祖刘邦从泗水亭长起家,趁着兵荒马乱,靠自己的胆识,拉起一支反秦的队伍。他交了不少的朋友,而且为人讲究义气,因而势力发展很快,最后在与项羽争夺全国大权时,以弱胜强一统天下,建立了汉帝国。
汉建国之初,正是多年战乱之后,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国力薄弱。就连刘邦出门也找不到清一色的四匹马来拉车。那些官至丞相的大臣们上朝时也只能坐上牛拉的车子。平常百姓家的日子更加难过,家徒四壁,没有隔宿之粮。当时无论是国家还是平民百姓,都十分贫困。
等到天下基本上平定下来之后。刘邦下令采取一些恢复农业的措施,对于不务农的商人则采取打击措施,不准他们穿绸缎做的衣服,不准他们乘坐车辆,并且加重了商人的负担,在社会上给商人低贱的地位。农民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