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成为雅隆部落的第八代首领,哥哥留在工布地区成为工布人的首领,开始了工布土王的沿袭。公元17世纪,工布地区被分封为阿沛、江中和甲拉三家地方首领的领地,从此阿沛家族开始以世袭贵族的身份在江达地区定居。历代阿沛多为噶厦政府(旧西藏地方政府的称谓)中的噶伦(相当于政府首脑,一般同时有4名噶伦共同负责),特别是最后一代阿沛庄园主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1950年初,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接受了攻克康区(昌都)、拉开解放西藏的战役序幕的任务。同年6月,噶厦政府任命阿沛为噶伦,并派他于7月1日离开拉萨赴昌都,任昌都总管,接替任职3年期满的拉鲁。同年10月5日,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渡过金沙江,向昌都地区的藏军阵地发动大举进攻,并于10月19日俘虏了阿沛及其手下的全体藏军军官和大批士兵,昌都战役就此结束。昌都失守之后的第一天,阿沛在一个会上发言说:“我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协商并使问题得到和平解决。这就是我能够说的一切。”他相信,保住西藏享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地位的唯一机会是进行谈判。1951年4月29日,西藏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和平谈判在北京举行,西藏代表团团长为阿沛噶伦。至5月23日,双方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签署了著名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签字仪式结束之后,毛泽东主席接见西藏谈判代表时说:“……现在人民解放军将要进藏,你们还有什么疑惧吗?”阿沛回答:“我们在昌都第一次遇见*军政人员时还存在着疑虑,但是现在我已经深信不疑了。”(详见《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版)在林芝地委副秘书长普布多吉的陪同下,我们来到阿沛庄园旧址前。庄123园依山而建,前面是奔腾的尼洋河,视野开 。。
在神秘的雪域高原上(2)
阔,风水不错。
阿沛庄园原由9座碉房组成,占地数十亩,主房为5层碉房(古时西藏贵族一般为二至三层碉房,最高为五层,因此阿沛主房方 为西藏最高等级的建筑之一),主房周围喇嘛经楼、贵族楼、娱乐楼、佣人房林立。庄园内草地、乔木遍布,并有西藏最早的果园。清末曾在阿沛家做客的川军管带陈渠珍在其所著的《野艽尘梦》中形容阿沛庄园“层楼广厦,金碧争辉,地板且涂酥油,光华可鉴。明窗净几、陈设精雅、恍若王侯第宅”。想当年,那场面,一定相当宏伟壮观了。可惜的是,庄园旧址现仅存一幢两层碉房,为阿沛家当时的经堂;左边依阿沛管家房屋墙上壁画讲述的佛经故事 2005年6月16日摄尼洋河上重新修建的水泥大桥 2005年6月16日摄124 稀可见的残垣断壁,为佣人房;其他建筑,为“*”时所毁,均已荡然无存。距阿沛碉房15公里,现存阿沛管家房屋。主房为三层碉房,共24间。房内隔墙均为木制,雕刻精美。现房内残存的壁画上画有5位王公贵族,画像色彩艳丽,人物神态自然,栩栩如生。壁画上留有既非汉文,又非藏文、梵文的奇异文字。其中的一幅壁画,讲述的佛经故事,让人过目不忘:鸟、兔子、猴子和大象在大树前比大小。鸟说:“树的种子是我衔来种上的。”兔子说:“树和我一般高的时候,我把树叶当草吃。”猴子说:“我从小是吃树上的果子长大的。”大象听它们讲完,说:“那就我最小了,我在下面驮着你们吧!”楼内有专门的议事厅、会客室、经堂等功能各异的房间。从管家所住的房子可以看出,即使身为管家,他的地位仍然比较尊贵,更可以推测当年的阿沛庄园是何等的气派。阿沛管家房屋在尼洋河对岸,那里原为阿沛家族领地。管家的三层碉楼保存比较完整,中有天井,碉楼前宽阔院子一侧的马厩已经残破不堪,据说当时养有五六十匹马。*改革后,这些房子曾分给老百姓居住,后为村委会占用,现已腾空。三楼墙上还能看到村委会以前张贴的告示。管家名叫索南多布吉,已70多岁,2005年的时候,是工布江达县政协副主席。上世纪70年代,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阿沛·阿旺晋美曾出资在尼洋河上建有一座钢架桥,1998年桥被洪水冲毁。1999年政府出资再建水泥桥时,阿沛·阿旺晋美又曾慷慨捐资。在人文景观不多的林芝,阿沛庄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陪同的工布江达县委宣传部杨部长时,他说:“我们把阿沛村建成阿沛民俗文化村,就是基于这个想法。特别是林芝机场即将开通,林芝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阿沛民俗文化村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旅游热点。我们正着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