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搞基建我在行23(第2/3 页)
人自危,生怕“叛军”攻进来。
苏槿荞还是比较欣赏吴将军的,所以特意让人前去说服他。
陆仁得知后主动请缨,带着苏槿荞交代的任务,独自一人深入军营。
谁也不知他们交谈了什么,但后续吴将军的态度很明显。
没有吴将军阻拦,苏槿荞的人大大咧咧的入驻了临春府。
孟刺史逃都没法逃,向皇帝求助的奏章甚至是刚出刺史府,便被护卫队的人拦截了。
孟刺史被关进了桃源镇唯一的地牢里,原本的知府见到大势已去,索性自暴自弃,效仿吴将军对桃源城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他没想到,第二天,苏槿荞便亲自来见了他与吴将军。
不得不说,桃源镇的手段很神奇,加上陪同苏槿荞前来的,除了章县令外,还有赵县令。
知府与吴将军都知道赵县令背后代表着什么,暗自心惊苏槿荞的手段外,心里也多了几分揣摩。
加上苏槿荞入驻后,又是提高军队待遇,又是新建不少新设施,百姓反应非常好,就连那些大户人家也接受良好。
几乎是没怎么犹豫,二人便投入苏槿荞麾下。
自此,桃源镇再添两位猛将。
拿下临春府的同时,桃源镇也由小镇规模转变为了城市规模。
苏槿荞大笔一挥,桃源城便建立了。
冬日严寒,普通的良田几乎不能种植,但系统出品的良田仍在兢兢业业地运转着。
因为最近一口气吃下了太多城池,桃源城的粮仓已经有点入不敷出了。
苏槿荞一看这可不行,连忙在交易厅发布招募信息,招募农民开垦良田,同时也招募一些种田方面的好把式,看看能不能研究出抗旱抗寒还能产量高的农作物种子。
当然,其中就有当初替陌沫鉴别大米源头的那位桃源村老村民。
陌沫手上的那波学生在简单培训后,已经可以毕业了,现在被分配到白子初的医馆打下手。
如今,当初的医馆已经改名为桃源第一医院,大夫人数也由原本只有白子初一人,慢慢扩大到了普通医馆的规模。
洪小宝这一群人一来,可以说是弥补了医院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大夫们的行医提供了不少新思路。
虽说他们只是经过了简单培训,但也很不错了。
如果想要继续深入学习,陌沫也很支持,只是那样只有她一个老师便有些不够看了。
陌沫便借着苏槿荞的方便,在交易厅发起了对于医者的招募。
但这个时代,医者对于自身的手艺还是很看重的,轻易不会外传,于是陌沫便借着广邀天下名医的名头,搞起了桃源村医术交流大会。
当然,她是主动拿出自身医术知识交流的那一拨。
因着这个噱头,倒真有不少医者前来,不过真正愿意与陌沫交换医术的,大多只有一些乡野行走的赤脚大夫,他们大多本身也只懂得一些药理,医术方面所知不多,相比于陌沫交换的,他算是赚了。
等交流会开到一半,陌沫眼睛一转,说起了桃源村打算开个医学院的事情,到时候,所有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前去学习医术。
提到开设医学院,那当然免不了提起教材的编纂。
一听这是可以名留青史的机会,不少医者都有些心动。
他们行医多年,为的是什么?
除了本身医者的职责外,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名与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有了这么个钩子挂在前头,又有陌沫的医术交换在,很快,不少人便和陌沫打探起编纂教材的事来了。
但是一听教材需要集百家之长,就有人打起了退堂鼓。
白子初是第一个响应陌沫号召的大夫,另外几个是在医院任职的老大夫。
他们都见识过了陌沫的西医技术,自然知道有些方面,他们是自愧不如的,所以也不会敝帚自珍,反而踊跃报名。
其余的则是一心钻研医术的大夫,其中不少对陌沫之前那一手疡医技术感兴趣,而且她口中不少理论与中医相通。为了使自身医术更加精进,付出些东西也是应该的。
毕竟总不可能你什么都不付出,却要得到所有好处。
岂不是太过贪心了吗?
就这样,桃源村第一所医学院,在临春府范围内所有大夫的见证下落成了。
……
拿下临春府后,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