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今之计,不如以三策对之:一是遣使远赴西方诸夷,以明妖魔之说真假。若是真,当属可信,待妖魔来犯我天朝之时,可遣佛兵挡之,如此则不费我天朝一兵一卒,一粮一银。待妖魔灭,则令其解散佛兵。如此天朝可无忧。若是假,则可戮穿其谎言,令真像大白于天下,如此再出王师则合民心顺天理。二是整兵备战,有备无患。三是宣旨召龙居士来朝,若其愿来,则必无反心,若其不来则以抗旨不遵之罪派兵剿之,也好师出有名。到那时以我堂堂正正之师,顺天意合民心,必一战而下。”
“爱卿言之有理,准奏!”道光龙颜大悦,“不知各位爱卿还有何好主意?”
“臣等附议。”首先赞同的是最善于“阿附”的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翰林院修撰潘世恩。此人状元出生;江苏吴县人;字槐堂;号芝轩。生于1770年。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是清代最年青的状元之一。他对政事的态度就是“阿附”和“伴食”。
“臣等附议。”其他大臣纷纷附合。
定下妙计,龙颜大悦,太和殿内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群臣趁机纷纷歌功颂德、阿附如潮。这个说“国泰民安”、那个说“鸟生鱼汤”正热闹着,不想此时,有人跨上一步,发出这个极不和协的声音。这声音虽不响亮,但份量很重,犹如闪电,击碎了太和殿内的一团和气。
“万岁,臣有要事要奏!”群臣朝说话的人望去,想知道的人是谁,此人中等身材,面瘦须长,原来是礼部二品侍郎曾国藩。
“讲!”道光不悦。
“臣得到消息叶大人已悄悄出兵了……”
“啊!”群臣闻之大惊,这要是激起民变,该如何是好?
“这个叶铭琛好大的胆子!”道光龙颜大怒,把下面群臣吓得,全体跪了下来。
“传旨宣叶铭琛火速返回不得轻启战端。”
“喳!”
这叶铭琛倒是晚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时,这叶铭琛就是唯数不多的几个支持者。到1839时鸦片在中国年销售达二十多万箱,每箱鸦片重一百斤,售价6000银元,每个银元相当于府库白银七钱。这造成了每年千万两白银外流。白银外流则银价攀升,而百姓还得用白银交纳各种苛捐杂税。这变像的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林则徐上书云,“若鸦片不禁,如此几十年后,则中华再无可用之饷,战无可用之兵。”林则徐的上书,从统治者的角度,历数了鸦片之害,其实鸦片之恶何止这些?久食鸦片的人,不但倾家荡产,还会体质衰弱,丧失劳动力。二十世纪初,日本人送中国以“东亚病夫”的蔑称也正根源于鸦片在中国的泛滥。
然而鸦片背后的暴利也是惊人的。军机大臣琦鄯,字静安,满洲正黄旗人,袭一等侯爵。平素悬秤卖官,营私舞弊,是中国最大的鸦片走私贩。每年从鸦片获利几十万到一百万两白银。早年镇压过白莲教起义,深受道光帝器重。1836年时任直隶总督。他与军机大臣穆彰阿互相勾结走私鸦片。但这穆彰阿是一个缺乏主见的人,和琦鄯只是坐地分赃,其他一切事情皆由琦鄯做主。林则徐禁烟之后,为什么被罢官?也正是根源于禁烟运动,损害了朝中大臣们的利益。
叶铭琛在拿下叶士成之后,细细思量。寿佛爷佛法也太无边了吧。从传教至今天,不到半年时间竟有几十万教民(他不知道其实信徒已过百万。)从中得兵十万。盛大的佛会过后,那些教民回去一宣扬,若以一带十论,那教民岂不有几百万?就连一向不信鬼神又是自己的亲信湖南总捕头叶士成,只去了一次就信了寿佛教。若不是他的家小在长沙,这次恐怕有去无回了。不论平民、官绅、商贩只要去了,莫有不信教的,这寿佛教传教之凶史无前例啊。若任其发展,不出一年则天下尽是教民!不论如何必须尽早扑灭这寿佛教。按大清律令,出兵作战需上奏请旨,皇上同意后再发兵。但长沙与北京相隔千里,这一去一回,恐怕没有一个月是不行的。如果皇上与众臣对奏折之事,议而无决,拖延时日,那等圣旨到来之时,恐怕寿佛教已成大患。对于道光帝,作为封疆大吏叶铭琛是深知其性格的,遇事没有主见,办事摇摆不定,自己的奏折到了那议而不决的可能性极高。等到圣旨下来时,再出兵进剿必为时已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于是一方面秘密调遣绿营悄悄的迅速南下,企图打寿佛教乱民一个攻其无备。另一方面写了奏折,暗示信使沿途多停留,等奏折到京时,扑灭寿佛教的捷报也已经到了。到那时事成定局,皇上只会龙颜大悦,又怎会怪罪于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