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3 页)
般大的雪花?谁都知道大诗人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嘛……和前者的待遇很有点儿不同。
话说着就跑题了,闲人们今天讨论的是武侠小说中的武器,要说金枪、银枪,不知羡煞过多少人;金锤、银锤,更是名震天下:岳云的武器是一对烂银锤;在评书《薛刚反唐》里更有四猛八大锤,武则天的干儿子白文豹用一把银锤;薛刚的儿子薛葵,也就是评书主角,使的当然是最金贵的八棱紫金锤。每看到此节,两眼放光之余,也疑云顿起:难道在古代,或者说在武侠世界里,金银就犹如遍地盛开的野花,枪、锤子这样的大块头武器都随便打的?此外的典型个案是金镖,因为专供零散作案用,所以基本属肉包子打狗性质。阿弥陀佛,真不如我们大家集体穿越回去,随便找个战场蹲点,看谁又发飞镖落空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捡了就跑。
看,这就跟pass掉那位宋朝诗人的评论家一样,还没有领悟到武侠文学中修辞手法的妙用,作为资深财迷,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发现:不管是外形华美的金锤、银枪也好,侠少侠女打尖住店或行侠仗义时常摸出的金条、银票也好,它们虽然声名显赫,真面目却鲜为人知!
真面目一:金银究竟值多少钱?
当年耶酥被犹大出卖后,犹大得到了三十个银币,算是一笔巨款。不过在武侠小说里,时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个场面:某杀手冷冷地道:〃给我五千两银子,我就替你杀了这个人。〃(参见李亮《风波恶》)千门公子也曾一开口就让蜀中几家富户出四十万两银子,这两部小说的背景都是明朝,而据《明史》记载,明朝知县一年的俸禄(基本工资)也就四十五两银子,杀手杀一个人的报酬相当于一个知县一百年的收入,难怪杀手这个职业前赴后继,持续高热;而明中期全国一年的国库收入也不过两百万两,这几家富户拿出个零头就抵得上一年国库收入的五分之一,这下明白提到商人为什么总是说〃富可敌国〃了吧,而且敌的还是家底雄厚的大国!
古代一两黄金约等于十两白银,一两白银约为一千文钱,也就是一贯铜板,参照《水浒》来看,三个人在高级酒店吃顿丰盛的宴席,菜随便点,一两银子也足够;三十文钱就可以买一把锋利的切菜刀,换算下来,当时一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三四百元人民币,如果综合了粮食价格和工业水平来考虑,在更早之前,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还要高,对很多古代的平民百姓来说,也许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银子,因为日常买菜买米是不大用到银子的。所以那些到饭店里只要两个馒头一碗清水就付一两银子的侠客们,或者用金银打一把百来斤大锤的侠客们,他们为本来就稀缺的财富资源造成了多大的浪费啊!可是如果大家在武侠小说中见到哪位白衣飘飘的少侠艰难地拖着一口袋铜板上路,或者哪位青楼名妓抱着一张二两的银票笑逐言开,又会做何感想呢?想来大家会迅速丢下历史的真实,继续吟咏〃燕山雪花大如席〃,去享受艺术上的夸张吧。
真面目二:金银打造的武器战斗力究竟如何?
铁的密度是7。8g/cm3,银的密度是10。5 g/cm3,而金的密度达到了19。3 g/cm3,比铁翻了一倍还不止,可以想象纯金做成的武器够沉的,只有内力深厚的人才拿得动,玩得起。但这么拉风的武器在武侠史上却不乏其例,比如《欢乐英雄》里的金大帅,武艺高强,独门秘技是金弓金弹,而且是弹发连环,一上手就是三七二十一颗。想想再风云的英雄都有被一文钱难倒的时候,更别说各位财迷了,拼着被射成蜂窝,也要接一袋子金弹回去,没有金的,银的也行,纸币支票就更圆满啦,但如此一来,岂不造成战斗力呈梯级状下降?
让人遗憾的是,金银打造的武器只能出现在武侠小说里,让大家过过眼瘾,因为它们和上古的青铜器一样,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质地过于柔软,远不及钢铁兵器那样实用。电视里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镜头:某侠客扔出一锭大银,一个神情猥琐的老板拿起来用牙齿一咬,立即欣喜若狂,连声说小的这就去办。这样的场景不是杜撰,质地很纯的金银牙齿都轻易咬得动,更别说打成武器去和坚硬的刀剑死磕了。这个道理古人也明白,就连笑话人中看不中用,也说是〃银样镴枪头〃,无论是《包公案》里的金瓜,还是评书里的八棱紫金锤,其实都并不是一坨黄澄澄的纯金,而是用坚硬的铜合金打造,外面镀上一层金膜而已。
所以,真正想在江湖中安身立命、长远发展的侠客,都要乖乖地向鲁智深学习,去找铁匠专门定制一根几十斤重的水磨禅杖或者百炼钢刀,不但用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