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页)
,忽被炮弹击中,脑袋迸裂,手臂炸断,壮烈牺牲。
清廷接到捷报,对孙开华授予世职,令他帮办军务。
孙开华于1856年投身鲍超的军营,成为鲍超的亲兵校官。有一次跟随鲍超出营侦察,遭到太平军伏击,鲍超中矛落马,他一把拽起鲍超,放到自己的坐骑上,拼死突围而出。他跟随鲍超转战湖北、江西与广东,擅长攻坚,两次受伤,都顽强地活了下来。
台湾沪尾一战,是孙开华军事生涯的巅峰,也使他在官场上走到了一生的顶点。
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
刘铭传多次电请李鸿章派北洋舰队前来解围,李鸿章按兵不动。正在福州前线部署战事的左宗棠,听说北洋水师不愿南下,十分愤怒,但他没有办法。在没有轮船运输、没有海军护送的条件下,他只得派王诗正率领五营湘军乘坐渔船东渡增援台湾。
许多淮军将领对李鸿章这种行为非常不满,尤其是曾经跟随左宗棠征西的淮军将领,纷纷向左宗棠请战,要为国杀敌。记名提督聂士成主动率领八百五十多名淮军从山海关登船启程,直奔台湾。
清廷于11月份下诏,任命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任命四十七岁的隆回人魏光焘为新疆布政使。这个厨工出身的湘军军士,自从1856年加入湘军跟随曾国荃攻打江西吉安以来,步步升迁,现在成了清廷的高官。他勤于政事,精于理财,不愧为一名干员。
四十四岁的衡阳人谭上连出任乌鲁木齐提督。
这一年,湘潭人谭拔萃积劳成疾,在新疆古城子军中逝世。清廷赏加一等轻骑都尉,附祀刘松山祠。
杨岳斌按照左宗棠的指示,在乾州和辰沅招募十二营湘军,湖南
先后拨饷八万三千两银子。这支湘军于12月7日从长沙开拔。
1885年,光绪十一年(1)
400
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
湘军名将王錱的儿子王诗正率领的五营湘军,从厦门渡海,在台湾中部登陆。
邵阳人杨金龙率部驻防嘉义县和彰化等地,升任福山镇总兵。
左宗棠又和曾国荃联合上奏,建议由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各抽
兵轮五艘,在上海集结,通知杨岳斌率所部湘军十二营从武昌乘江
轮而下,然后乘兵轮先抵厦门,准备与法国海军大战。这项建议获得
清廷批准,
但李鸿章未派兵轮南下,理由是朝鲜发生了事端。
左宗棠改派湘军将领吴安康率领几艘南洋兵轮南下,开到浙江
石浦洋面,遭到九艘法国军舰的截击,被击沉两艘,其余三艘驶入港内,法国军舰则被围困在港外。这一次南洋兵轮南下,虽然没有达到增援台湾的目的,但吸引了法国军舰北上,减轻了台湾驻军的压力。
杨岳斌统率的十二营湘军,从汉口乘船到达上海。由于没有兵轮运兵,只得改用商船运输,前往福建,分批顺利渡过海峡。
在左宗棠的精心部署下,各路援军纷纷到达福建,相继渡过海峡,台湾地区大军云集,士气大振。法军多次进攻台北乌嘴峰和月眉山,都被打败。王诗正部在月眉山血战中给法军以重创。湖南人陈鸣志到台湾招募的楚军和当地人组成一个营,参加了月眉山血战。
法国远东舰队在孤拔统率下,于2月份对镇海发起了进攻。欧阳利见挥军奋击,率领敢死队袭击法国军舰,将孤拔击伤。
法军进攻福建和台湾的目的在于牵制中越边境的清军,想不到目的没有达到,反倒损失了兵将和战船,进攻的重点重新回到中越边界。
法国政府调集八千名士兵来到越南。法军统帅波里也率领第一旅和第二旅一万多人在船头集结,从船头和陆岸开进坚老,全力进攻清军在竹山的阵地,同时用一部分兵力佯攻东路王德榜的湘军。
清军相继撤退,谅山危急。清军统帅惊慌失措,调度失方,号令一日数变,使王德榜等人的部队无所适从,兵力过度疲劳。
法军于2月中旬占领委坡,进攻战略要地谅山,潘鼎新不战而退,逃入关内。前线各军见主帅逃走了,纷纷撤退。
波里也在取得东线作战的胜利后,接着攻占了文渊。清军溃不成军。法军侦察兵深入镇南关内十多里,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中国南大门洞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