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2/4 页)
而对她们两个来说,互相倾诉却颇有共鸣。
于是,她们现在已经成了知音,情同姐妹。小蛮不当值的时候,就喜欢到她这里来坐一会儿,听她抚琴,听她吟诗,婉儿给她的感觉和高莹、兰益清等亲近的朋友不同,在这儿,她常能得到心灵的宁静。
婉儿饱蘸了墨汁,提笔写道:“
花开洛阳宫,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东原乐,贪封西域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
婉儿还没有写完,院中忽然传来一个宫娥的声音:“奴婢见过公主殿下!”
婉儿一抬头,从窗间望去,就见太平公主正向院中姗姗走来,片刻功夫穿过天井,房门儿一拉,便走了进来。
虽说太平这几个月来开始热衷于结交朝中权贵,与婉儿少了些游玩、叙话的机会,不过两人以前过从甚密,再说彼此都是女子,出入无禁的,因此连门都没有叩。
婉儿一见她竟直接推门进来,不由便是一惊,太平聪慧,才学也不凡,这首闺怨诗有时间、有地点、有所思之人的去处,只怕叫她一看,就知道是对自己此刻心情的写照,那闺怨之人是自己,思念之人在陇右了。
婉儿心中一慌,急忙低头,佯作神情专注,未曾发觉她的到来。
太平进了房间,小蛮急忙施礼道:“小蛮见过殿下!”
太平公主笑吟吟地摆了摆手,飘然走到案边,低头看时,婉儿涂涂抹抹,已将这首诗中的“洛阳宫、西域书”两处明显表明自己就是那闺怨之人和思念之人去处的要害语句抹掉,换了别的词语。
太平道:“彩书怨?婉儿在作诗么?”
“啊!公主到了,婉儿思量入神,竟未察觉!”
上官婉儿佯作惊讶状,太平在她身边坐下,道:“你我多日不曾聊天了,今日恰有些空闲,过来看看你。在写什么,让我瞧瞧?”
上官婉儿笑道:“闲来无事,模仿宫怨诗随便写写消遣时光而已,只是……婉儿没有这般心境,总是模仿不来,倒让公主见笑了。”
太平公主笑道:“你自幼长于深宫,不谙男女情事,想学深闺思夫女子的情怨诗体,那怎生学得来,看你写诗向来一挥而就,涂涂抹抹,这还是头一回呢。咦?写的很不错嘛,叫我瞧瞧。”
太平公主闪目望去,将那匆匆改过的“彩书怨”细细读了两遍,心中疑窦顿生!
p:就快过年啦,各位书友年底诸务繁忙,辛苦辛苦,如果尚有暇上网,看完章节,还请投下你的推荐票票和月票。大年将至,各位的支持就是我采办的最好的年货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疑窦顿起
太平公主定睛看着那首诗,一双妩媚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上官婉儿坐在一旁,悄悄睨见她的神色,心中不觉忐忑。
太平公主看了半晌,呵呵地轻笑起来,道:“这‘欲奏东原曲,贪封蓟北书。’似乎不够对仗啊,如果改作江南曲,貌似更好一些!”
上官婉儿松了口气,道:“啊!不错!江南曲也是古曲名,与这蓟北书更加相称!”说着提笔把那东原曲一勾,旁边写上了江南曲三字。
太平公主淡淡一笑,道:“你这首一句‘叶下洞庭初’……,时令与当下也不符啊。”
上官婉儿笑道:“这倒无妨,说了只是闲来无事,仿照宫怨诗随意涂抹几笔嘛,又不是应时应景之作。屈原的《湘夫人》里说:‘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颇与怨思相同,所以我就用上了,倒让公主见笑。”
太平公主微笑了一下,把那诗作放下,便与上官婉儿聊起了别的。上官婉儿见她不再关注那诗,心情也就放松了,两个人聊了一阵儿,太平公主便即起身告辞,上官婉儿把她送出门去,回到房中轻轻一拍胸脯儿,好不后怕。
太平公主离开了上官婉儿住处,走出史馆大门,脸上那抹轻淡的笑意便风一般消失了。
她的一双黛眉微微地蹙起,方才的疑窦再度浮上心头。
婉儿有诗才,平素的确喜欢写诗,可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儿家,突然学人写起了闺怨诗,这就有些奇怪了。再者,以婉儿的诗才。可谓出口成章。几时见过她写一首诗要涂涂抹抹许久,尤其是犯下‘东原曲、蓟北书’这样连对仗都不工整的错误?
太平公主不禁又想起了上官婉儿涂改过的地方,若觉原句不妥。一笔勾掉就是了,那句“东原曲”不就是一笔勾掉的么,何必抹成了一大团墨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