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第1/2 页)
「你們看見的,都是後邊的註解,註解嘛,個人有個人的見解。」
像詩經,有三家詩、四家詩、毛詩等,毛事又有朱熹、鄭玄等註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這一句話,後邊人讀,都有不同的想法。
「所以,我不覺得,功德劍是以人脊椎骨為劍身。」解鳴謙道。
天師盯著瓊枝,覺得解鳴謙說的是對的。
周以前的記載,骨還是骨,瓊枝是瓊枝,沒有將骨頭稱作瓊枝的記載。
只是他們有一個疑問,「你怎麼確定,這是周朝時的記載?」
解鳴謙無言了片刻,道:「那也比你們瞧見的早。所以,咱們現在該找的,是瓊枝。」
「得了瓊枝後,是以功德體蘊養,而非將功德體煉劍,你們的理解,完全是錯誤的。」
現代人血祭有怨氣,非正道,難道古代就是正道了?
不可能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萬物,並不分三六九等。
天師點頭,「那瓊枝,又具體是指代什麼?」
解鳴謙頓了頓,道:「咱們應該不糾結瓊枝是什麼,而應該問,為什麼要以瓊枝為劍身,用玉髓、與雷擊木等,可不可以替代?」
解鳴謙這個問題,讓天師開闊了思想,「我覺得,琅玕為底,是因為琅玕能承載功德。」
功德無形,與信仰般,只有特殊之物才能承載。
比如神像,只能以木以土,功德,以琅玕。
解鳴謙連連點頭。
這也是他考慮的答案。
「那為什麼琅玕能承載功德?」解鳴謙又問,「它承載功德的原理是什麼?」
「非人間物?」有天師試探著答道。
另有天師道:「法器,法器可載功德。」
「胡說,不是所有的法器都能載功德。」另一名天師直接辯駁,「只有一些特殊的法器,才能承載功德。」
比如國璽。
可載功德與國運。
天師紛紛議論,能載功德的有那些,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玉。」
還得是有特殊意義的極品好玉。
有天師問,「和氏璧,如何?」
解鳴謙抬頭望向那名天師,道:「和氏璧不是早失蹤了?」
「還在。」那天師開口,「在墨家手裡。」
第143章 143
當年某個朝代亡國, 亂匪打入皇宮,墨家弟子見勢不妙,趁亂將玉璽從亡國皇帝手裡偷走。
之後, 本來是打算以玉璽為籌碼, 像新帝投誠, 給墨家掙一個世代欽天監官位,但,還不等他們求見新帝, 先遭到新帝的抓捕。
新帝登基,陵墓便開始籌備起來, 而開國太祖,更看重自己百年。
畢竟,誰不想自己後代千秋萬世, 統治江山永垂不朽?
所以, 下令徵辟墨家弟子,徵辟不到, 便強硬去邀請。
墨家弟子對這事敬謝不敏。
皇家陵墓修行, 都有坑殺墨家弟子的傳統,特別是開國幾代, 以及朝廷後期幾代。
現在這個是開國皇帝,墨家弟子哪敢出現?
躲躲藏藏地跑了。
但那開國皇帝一直不放棄, 墨家弟子怨氣橫生,也不說上獻玉璽了,利用手中手段,將玉璽藏得嚴嚴實實。
就這麼, 一直藏到現在。
當然, 不是墨家弟子沒有貪慾, 而是當初藏玉璽的墨家弟子是天師,後邊墨家弟子沒這個本事,沒法拿出玉璽。
他們也不是想過,與天師合作去取玉璽,但自己實力不濟,擔心對方拿走玉璽翻臉不認人,而這,他們拿天師沒有半點法子。
總之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到現在,那玉璽都不曾見天日。
到現在,國家倡導火葬,也不興修陵墓,墨家弟子不用再擔憂會被人抓去修皇陵,倒也慢慢活躍起來,不似之前那般,隱姓埋名。
這玉璽一事,慢慢地從他們嘴裡,露出些許口風。
「他們願意交出來?」解鳴謙問。
雖說法律規定,土裡挖出來的文物屬於國家,但玄術師的東西,最好少碰。
沒得到他們允許去挖,結了因果,也結了仇。
「會給補償,他們會願意的。」說話的不是天師,而是一名地師,聽口吻便知道,他也是特警局的。
「可以試試。」解鳴謙道。